文章内容

2017/4/21 12:30:45,作 者: 黄兵

中国维基网站发展原因之初探

一、背景介绍

当前有关维基的介绍性文章较多, 相关学术性研究较少。多数研究集中在维基在知识共享、企业管理、新闻传播、教育模式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少数关注维基在虚拟社群、传播方式上的特点, 而鲜有研究探析维基在中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事实上, 维基在给中国社会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的同时, 它自身也面临着一系列生存和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维基理念的引人和最初使用要归功于2001 年创建的中文维基百科( 其服务器在境外) , 但中国国内维基网站的兴起始于2003 年网络天书的诞生,2004 ~ 2005 年, 一些国内元老级的维基网站( 如维库、天下维客、互动维客) 开始出现, 从2005 年下半年到2006年, 专业化、特色化的维基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 中文维基百科遭遇禁封后, 用户活跃程度锐减; 而国内一些元老级的维基网站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后, 也开始面临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的问题; 新兴的专业化维基网站在赢得喝彩声的同时, 也面临很多发展瓶颈。维基在中国如同雨后春笋涌现, 然而多数维基网站也犹如昙花一现, 天下维基站长曾表示过, “ 在中国出现的维基不下几万个, 但多数如实验品, 最后真正坚持下来的并不多, 目前不超过几十个。”

从个体层面和整个社会层面来看, 维基在知识积累和分享、信息获取和管理等众多领域有极大的价值; 然而, 和其巨大的社会价值相比, 当前维基在中国的影响力却是远远低于人们预期的: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维基, 但是真正了解维基、使用维基的依然是小众阶级, 在中国庞大的网民中, 维基使用者或许还算不上是冰山一角。

鉴于此, 本文将对维基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一次探索性研究, 希望能够为今后进一步了解维基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参考性依据, 试图对下面这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维基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了维基在中国的发展缓慢?

二、研究对象

维基( WIKI 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事物, 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其中一种广为接受的看法是: “ 维基既指内容也指实现该内容的工具。

维基是一个提供`共同创造( Collaborative ) ’ 环境的网络工具, 它遵循` 客观’ 、` 自由’ 、` 开放’ 、` 协作’ 等理念, 允许成员针对其中的主题或条目进行创作、修改、扩展或深人的探讨, 从而使得更为客观的内容不断呈现出来, 进而帮助在某一个社区内的人们共享知识或信息, 由于维基采用完全自由共享、无壁垒交互和去中心化的全员参与模式, 使得传播的结构更加扁平化, 从而令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更加迅速、直接、高效。” ①

由于维基在中国仍处于初始阶段, 多数人对维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往往错误地将维基等同于维基百科。事实上, 维基的范畴远远超出维基百科, 维基不仅可以用于百科, 还可以用于组织项目管理、个人知识管理, 百科只不过是维基的具体应用之一。

本研究以中国的维基网站为研究对象, 是指中国境内诞生的维基网站, 既包括百科类维基( 如网络天书、维库), 也包括专业类维基( 如天下维客) , 中文维基百科作为重要的参考系, 会常常出现在本次研究中。

三、文献综述

传播学者罗杰斯把创新( innovation) 定义为: “ 一种被个人或其他单位视为新颖的观点、实践或事物。” ②他对创新特征做了以下分类: 相对优越性( relative advantage )、情感满足(emotional gratifieations)、文化和价值的相符性(compatibility)、相对不利性( relative disadvantage)。③ 在谈到创新扩散的时间周期时, 罗杰斯在新事物发展的S 曲线理论中指出, 几乎大部分新思想、新事物的创新扩散过程都是呈S 形曲线: 开头人很少, 扩散的进程很慢, 当人数增加到居民的10 % 一25 % 时会突然加快,曲线呈迅速上升趋势, 而在接近于最大饱和点时再次慢下来。④互联网使用环境对互联网的使用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正如Ajzen & Fishbein( 1980) 所指出的, 决定人们行为意向的各种信念( beliefs) 是因行为的具体对象和环境而有所不同的。就创新采纳决策而言, 创新本身的特点以及创新采纳的社会环境,可能对人们在采纳决策中采纳哪些“ 行为信念” 和“ 规范信念” 产生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使用环境中, 媒介政策法规、社会经济环境、产业发展环境都会对网络使用行为产生影响。①

书籍完整下载地址:中国维基网站发展原因之初探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