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的育儿袋是怎么进化出来的?

图片:Iván Lojko / CC0 袋鼠的育儿袋是怎么进化出来的?

知乎用户,生物爱好者

谢邀,楼上几位答的都是“有袋类是怎么进化来的”,但是我觉得题主还是想问“有袋类的育儿袋是怎么进化来的”,虽然前一个问题更有研究价值,但是后一个问题明显更好回答啊( ͡° ͜ʖ ͡°)✧关于有袋类的育儿袋是怎么进化来的,只要看看现生有袋类的情况就知道了。

即使是现生有袋类,也不是都有育儿袋的,很多有袋类是没有育儿袋的,比如鼩负鼠类,它们的幼崽出生后直接抓住母体腹部的毛发,嘴叼住母亲的乳头,因为这些原始的有袋类体型很小,所以这样就能固定身体。

也有很多有袋类只在繁殖季节才长出育儿袋,也有些有袋类只有一个简单的皮褶充当育儿袋。

到了一些体型稍大的有袋类,幼崽不可能单靠抓住母亲腹部毛发固定住,比如北美负鼠,皮褶进一步增大,增加固定效果。

北美负鼠的育儿袋图片(有鼠窝恐惧症就不要看了哈哈)链接→视觉中国负鼠育儿袋
但它们的育儿袋还是不够完善,通常又一胎生很多,所以当幼崽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就兜不住了,于是就要转移到母亲背上,于是就出现了这种场景↓

于是就有了“负鼠”这个名字

再到体型更大,更进步的澳洲有袋类,比如袋鼠,它们的育儿袋就完全成形了,能够兜住更大的幼崽,幼崽也能在育儿袋里发育更长的时间

 

当然,育儿袋并非只有袋鼠这种样式,很多有袋类的育儿袋是向后开口的,比如考拉

所以其实育儿袋这么简单的器官的进化过程是一目了然的,这比眼睛、耳朵什么的进化过程简单多了,育儿袋只不过是肚子上多了一层皮而已。


补充一点,所有有袋类都起源于同一祖先,并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不同动物分别进化出育儿袋才变成有袋类,而是远古的某种有袋类逐渐分化出了如今许多不同类型的有袋类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