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玩伴很聪明也算很有心机,还应该让孩子跟他一起玩吗?

图片:sasint / CC0 儿子的玩伴很聪明也算很有心机,还应该让孩子跟他一起玩吗?

左歪,学会教育,学会爱。

与人的相处之道,不是回避了长大后就会懂,而是经历了面对了才能掌握。

首先,我非常认同大神 @Cecilia 的说法,小表妹的行为并非情商高,所有的表现都看出她是个在拼命博取关注的小可怜。

这类孩子在她觉得原本属于自己的爱和关心被哥哥(另一个孩子)获取时,她很容易就怪罪甚至嫉妒哥哥(另一个孩子),并通过攻击性行为或其他不端行为来重新获取关注。抢玩具也并非因为她有多喜欢那个玩具,只是因为那玩具在哥哥手上,所以才抢。

当看到自家孩子在面对这类同伴冲突时,家长一定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即教育者和引导者,而非参与者和裁判者,不要着急取代孩子去解决冲突,例如带孩子完全回避,或直接帮孩子护住玩具,而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解决冲突的能力。

如果玩具本身是自家孩子的,可以告诉孩子,他有权利支配自己的玩具,有权决定要不要将玩具分享给小表妹(其他孩子)玩,也有义务保护好自己的玩具;如果玩具是小表妹(其他孩子)的,也要告诉孩子,对方有权利支配那个玩具,当对方想要回玩具时,孩子有义务把玩具交还。

而当小表妹(其他孩子)想要来抢玩具,孩子又不知如何处理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语言表达和沟通,来化解冲突。

我推荐幼儿园教师常用的几个化解幼儿冲突的办法:

  • 1. 引导孩子诚意挑选并分享出另一个玩具。

当小表妹想要来抢玩具时,我们可以建议哥哥真诚地挑选另一个有趣好玩的玩具分享给她。

实际上,这个办法就是在教孩子如何转移对方的注意力。

通常幼儿的注意力都相对比较好转移,当她想要抢玩具时,并非真心想要那个玩具,只是单纯地想要哥哥手上的东西,但当有另一个有趣好玩的玩具吸引她时,她可能很快就全然忘了自己争抢的原因,随即沉浸在玩另一个玩具的乐趣中了。

  • 2. 引导孩子们自己协商规则,建立规则。

当两个孩子争抢玩具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这样争抢下去,只会导致两人都不能好好玩,他们之间,可以自己协商规则,建立规则,想一想怎么样才能都玩得开心。

当孩子依然拿不定主意时,我们可以建议哥哥和小表妹制定轮流玩玩具的规则,例如每个人玩多长时间,如果不懂得看时间,就让家长代为提醒;或建议哥哥和小表妹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谁赢了谁就可以先玩一会儿,另一个人晚点再玩。

家长做的一定得是建议,而不是直接给他们建立规则,然后让他们遵守,不是一上来,就告诉哥哥和小表妹,你该玩哪个玩具她该玩哪个玩具,也不是直接让他们一人玩多久。

孩子们只有自己通过参与和建立规则,才能感到真正公平,并愿意遵守。

同时,这种方式孩子也易于掌握,并能应用到下一次解决冲突中。

  • 3. 暗中协助孩子们重组规则。

对,是暗中!即当两个孩子之间无法建立有效规则,或建立之后依然有争执,家长可以适当介入,协助孩子们重组规则,但不让他们发现。

例如玩过家家时,两个孩子正为谁来切水果而起了争执,家长可以加入孩子的游戏,扮演小孩,「无意」地提示他们:「爸爸妈妈你们俩都想切水果,那谁来清洗水果、谁来准备盘子呢?我也可以帮忙干一件事,哪件可以分配给我干呢?」这时孩子们就可能会被带入这个思路,开始重新协商规则。

  • 4. 转移孩子注意力,帮助孩子「冷处理」。

如果以上办法还没用上,哥哥的玩具就被小表妹抢走,家长也可以帮助哥哥「冷处理」,而不是随他去推去抢。即家长转移哥哥的注意力,带他一起玩新的游戏或玩具,让哥哥全情地投入。相信小表妹看到哥哥受到关注,又玩地非常开心时,她很快就会放弃手中的玩具,想来加入你们的游戏或抢新的玩具,这时再引导她交还之前的玩具,和哥哥一起建立新的规则,会高效得多。

当然,我们在此说的是,当孩子们难以解决冲突时,家长再介入和引导。而更好的做法是,多在平日的教导里,教给孩子一些化解冲突的技巧,教给孩子一些和不同的人相处的技巧,当孩子在和他人相处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小冲突小矛盾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自行解决,这样有助于他们将技巧内化到自身的经验体系中。

尽管回避不是一个长期有效的办法,但我认为它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家长可以适当地减少哥哥和小表妹接触的机会,这样也能减少哥哥被惹得不开心的次数。

其实回避的方法,相较于用在亲戚朋友间孩子的冲突上,更适合用于解决平日不常见双方的冲突,例如在公共场合遇到霸道的熊孩子和熊家长,孩子难以解决,家长也觉得棘手,那么非找他们理论和计较,肯定不是明智的选择,反正以后也不一定会再见,远离以避免伤害才最恰当。

所以,不必刻意地帮助孩子筛选玩伴,孩子多跟不同性格不同处事风格的同伴一起玩,有利于他学习与人的相处之道,也更有利于家长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孩子终究要长大,终究要学会独自去面对更多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