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闻联播》结束后总有播音员在收拾稿子的片段?

图片:丽君 / 知乎 为什么《新闻联播》结束后总有播音员在收拾稿子的片段?

丽君,知性又嘎淘的新闻主播

这事我门清哈~来来来,我说道说道!

原因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靠这个方式来调~节~时~间~!

为啥要调节时间呢?因为新闻直播的精确度堪比火箭发射!甚至比火箭发射还要更精确!(当然新闻直播还是跟发射火箭的复杂程度不能相提并论哈~)火箭发射只需要明确几点几分几秒发射升空就可以了,不必纠结火箭返回必须几点几分几秒落到地面。5、4、3、2、1,点火! 咻!随即发射大厅内响起一片掌声即可~

而新闻不是!新闻节目除了要知道几点几分几秒开始直播,还必须明确知道几点几分几秒结束,一秒不能差! 差一秒都是播出事故!

(P.S. 其实,在专业电视领域当中,一秒的时间都太长了,我们是以帧来计算时长的,一般来讲,一秒里有 25 帧,一帧就代表一个画面,人们的肉眼是可以分辨出一帧内的区别的,如果你哪天发现电视画面突然莫名其妙地跳一下,一闪而过,用专业话语来讲,那其实就是“夹帧”了,而我们的专业编辑过一遍片子就能看出夹帧了没有,他们都是练就了火眼金睛本领的!)

回来回来,跑题了哈!因为大多数新闻节目都是整点整分进,整点整分出,比如《新闻联播》就是 19 点 00 分 00 秒开始,19 点 30 分 00 秒结束,整整 30 分钟。当然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此时节目会适当延长播出时长,但是!那也是要精确到整分钟的!

这种情形,主持人一般会在节目开始时这样说:“今天的节目大约需要 43 分钟。” 但是,相信你从来没有听过:“今天的节目大约需要 43 分 19 秒”,这样的话吧? 为什么? 以秒来计算节目时长,难度太!大!了!基本没有可操作性。(不过,我还真遇到过一次精确到秒的时候,有空我再来更新这事,嘎嘎~)


原因二:保证节目播出安全

新闻直播过程中,对于时间的把控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有个合理的时间调节阀,来保证节目播出安全。理论上来讲,在直播前,当天的责任编辑都会制作出一份很完整的串联单,上面分别标注了片头多少秒,每条新闻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时长多少,主持人的话多长时间。。。。不得不说,新闻人都是非常严谨的。

然鹅!即使这样精确预估,在直播中依然还是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比如:临时插播最新消息,有的新闻突然决定今天不发。。。。等等。

即便一切照预估进行,还是不能完美保证时间分秒不差!比如,每个主持人的语速都是不同的,有的主播习惯节奏快些,有的主播语速偏稳重些,再加上编辑切画面的手法差异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节目长度充满了变数,那么这时候,用什么来保证节目依然能在整分的时候正好结束呢?当然用弹性的、开放性的画面结束最适合!于是,播音员在结尾收拾稿子就成为了最合理的操作之一! 只要导播口令不撤除,两位播音员可以收拾 1 分钟,3 分钟……1 个小时都没问题!但估计观众会疯了。。。

原因三:保证节目完整性

除了调节时间,保证安全播出,这样的环节设置也能保证节目前后的相对统一性,有头有尾,以播音员开头,以播音员结尾,总不能主持人说完“今天的节目播送完了,再见!”之后,画面立即结束,接广告吧,那样确实有失美感。

原因四:借此形式的存在,致敬幕后工作人员

一档新闻节目,观众在电视上看到的只有镜头前的两位主播,而在镜头后,参与其中的是太多永远没有机会出现在电视机上的工作人员,他们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我的一位技术岗同事长年工作在外,别说经常打电话问候了,有时过年都不能回家。曾听他玩笑般地谈起老家的母亲,他说老太太每天到了节目播出时间,都会准时坐在电视机前,从头看到尾,直到结尾在电视上看到他儿子名字出现,完整地看完,老人才踏实,天天如此。可以想象,一长串人名,又小又密,飞过屏幕的时间也就 1、2 秒,见不到人,只看到名字就够了,老人的爱子之心多么地朴素。同事说:看到他的名字,老人高兴,而有时看不到他的名字,老人反而更高兴!我问为啥?他说因为这样他妈妈就知道:原来今天儿子休班,终于能休息一天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所以,结尾留的这十几秒开放式结尾其实是给所有幕后工作人员出名字的机会,就像是每部电影结束时那向上滚动的演职人员名单一样,是形式,但并不为了形式,应该算以这种方式向所有幕后参与人员致敬吧!

怎么样,貌似“收拾稿子”的无用片段,其实还是大有用处的,不是吗?其实,这话题里可吐槽的点还有很多呢!

  • 比如你所看到的画面,其实并不是当下的画面,那到底是什么时候的呢?
  • 两个主播在收拾稿子的时候,一般会聊些什么呢?
  • 他们手里拿着稿子,却为什么不低头念呢?
  • 主播需要把话背下来的吗?等等。。。。太多了

回头我再来剧透哈!

最后先剧透一张小姐姐我的工作照吧,嘎嘎~


我来啦~~ 最近太忙,看着短短几天就蹭蹭涨到要破万赞了,哈哈,好开森!你们就不能先矜持点么,人家还没写完呐~~~嘎嘎~~先谢谢大家啦! 看着大家催更的留言,我这干着急没时间写哇,今天难得半日闲,外面下着小雨,天气凉爽,刚好适合静下心来写点东西,嗯,就今天更吧!

新闻节目即将结束时,一般都会是两位主播在一边收拾稿子,一边说话的镜头。很多人都好奇:那几十秒中,他俩到底在说些什么呢?那么,我就从当事人的角度,先来唠唠这事吧!一般来说,大致会有这么几种情形:


1、无话可说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大概就是两个人坐在一起,却无话可说了吧。新闻结尾时,我们有时就是介样子的!

我的天,正直播呢,多么严肃的事情,开玩笑呐?!我们哪有心情聊天?哎呦妈呀,都紧张死了,好吗?说错了要扣钱的好吧?!再说了,我们哪有这么多话可说,都是普通同事,请问,我们俩很熟吗? 真是的~~~~

所以,在这里,我可以十分严肃认真、非常负责任地说:嗯,确实很熟!真的太熟了!(捂脸,额。。。)熟到什么程度呢?用我们一位美女主播的话说:每天跟男搭档说的话比跟自己老公说的都多!

每次直播前至少 4 个小时到岗,也就是说如果 7 点直播的话,下午 2、3 点钟就要来办公室报道啦~ 你们想想,一下午孤男寡女同处一室,不聊天,难道互相大眼瞪小眼么?!有时想想,还真不如独处一室呢,好歹落个清静哇,哈哈哈~~ 从业务到八卦,从川普到股市,从剁手小家电到买没买学区房,总之,真的无所不聊!我们确实太熟悉彼此了。

这份熟悉也给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默契。其实,电视节目还好一点,不需要两人之间有太多的交流,据电台同行讲,他们搭档之间真得默契到可怕,看到对方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只需一挑眉,就知道对方下面要说什么,抛什么梗,自己怎么接话,怎么给对方递话。。。。。。这真的是长期工作在一起带来的默契呀!所以,搭档多年过来,彼此之间都太熟悉了,在节目中真的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要讲,有什么话不能等会下了节目再说嘛?!

你还别说,真的太有了!


2、不吐不快型

有些时候,有些话,过了那个时间再说,就失去了意义。比如下面这些:

“今天嘴皮子拌蒜,刚才差点吃栗子”“我看你都快睡着了”“闭嘴~”



“喔,终于结束了,好累呦” “可不是么,坐得我屁股都疼了”

3、民以食为天型


吃必须是主题之一呀,晚上 7 点直播,之前要备稿、化妆,一片忙忙碌碌的景象,正经吃晚饭是没有可能的,只能随便吃点小零食,或者干脆饿着,下了节目再去吃。其实,光饿着并不可怕,更摧残人的是,在这个吃晚饭的时间段,尤其到了过年过节,片子里经常会放什么阖家团圆吃年夜饭,初一饺子初二面。。。。。之类的画面,而我俩,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干看着!所以,对话往往是这样的:

“我好饿哦~” “我也是耶,刚才肚子都叫了,你听见了么?”

“刚才片子里看着好好吃的样子,我也想吃尝尝” “me too”

“我一会下了节目要去吃火锅!”“真烦人,我还有一档直播才能下班呢”

“刚才插播的广告里,那个方便面是什么口味来着,没见过呢”“酸辣牛肉的”“。。。”(咕咚——咽口水的声音)


4、没话瞎搭个型

有时候,没什么正事,也会随意聊两句,就算是故作认真交流状吧~~

“大姐,你头发该剪了,今天也太长了吧,来,一会我给你头发在前面系个蝴蝶结吧” “gun!”



“今天演播室的空调也太冷了吧,冻死我了” “活该,谁让你穿个短裤进来”“。。。”

必须要说明的是,主播的交流基本都是在节目即将结束的那十几或几十秒中,这也是为了节目能有一个更完美地呈现。其实,在节目中间直播的过程中,都是非常紧张的,必须精神高度集中才能很好地完成,压力好大呢!

至于上述提到的几种对话情形,作为一名严谨认真的新闻工作者(需要澄清:人家不是央视哒),我必须负责地说一句:本环节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大家看完,笑笑就好,不要较真呦~~那么,你能判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