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 比赛中「三双」数据的价值是什么?

图片:user1476758133 / CC0 NBA 比赛中「三双」数据的价值是什么?

NBA 比赛中三双数据的价值是什么?

曾加,2019年要好好写点东西

篮球小白看 NBA,最喜欢看 3 个数据:「得分」「篮板」和「助攻」(有时候也会看「抢断」和「盖帽」)。三个数据高了,就觉得一个球员「全面」,三个数据低了,就觉得他比较一般。

而稍微懂一点的人呢,就不仅仅看这些数据了,而 更关注这些数据的「水分」有多大。

详细地讲:

一、光看「得分」是不够的,更要关注的是「得分效率」

  • 最起码,我们要看「命中率」「三分命中率」「罚球命中率」;
  • 更进一步,我们会看 2 个指标:「有效命中率」(eFG%)「真实命中率」(TS%),这两个指标,前者是综合了「两分球」和「三分球」的得分效率,给出综合的「投篮效率」,后者则考虑了「罚球」的因素,给出了综合的「得分效率」;
  • 再详细一点,我们会关注各种不同的「得分方式」的得分效率。常见的有:「突破得分」(Drive PTS)、「接球投篮得分」(Catch & Shoot PTS)、「急停跳投得分」(Pull up PTS)、「禁区单打得分」(Paint Touch PTS)、「背身单打得分」(Post Touch PTS)和「肘位单打得分」(Elbow Touch PTS),以及各种得分方式的命中率和有效命中率。一般而言,「突破」和「急停跳投」的得分方式更接近于「自主进攻」,难度更大;而「接球投篮」更接近于「吃饼」,难度稍小,我们得区分对待。

** 详细数据可以参见:Shooting-Efficiency

二、光看「篮板」是不够的,更要关注的是「篮板比例&难度&作用」

  • 最起码,我们要看「前场篮板」(Off. REB)「后场篮板」(Def. REB)的分布。显然,前场篮板意味着增加一个进攻回合,因此比后场篮板要更重要一些;
  • 更进一步,我们会看一些进阶指标:「篮板率」(Reb%)「进攻篮板率」「防守篮板率」。这是因为,上场时间越长、队友和对手命中率越低的人,平均拿篮板的机会就越多,那么,用自己的篮板数除以所有的篮板数,就是篮板率了;
  • 再详细一点,我们会看的指标包括「篮板机会数」(REB Chance)和比率,「平均篮板距离」(Avg. REB Distance)「对抗篮板」(Contested REB%)及比例。这是因为,有些人上场时间很长,但是由于是外线球员,距离投篮不中后的篮球距离比较远,用这个去和内线球员比篮板率是不公平的,所以需要「篮板机会数」这个指标;又有些球员(主要是一些后卫),由于有球员为他「卡位」,自己总是拿到轻松的篮板,用这个来和肉搏拿到篮板的球员比较篮板数,也是不公平的,「对抗篮板数」就是用来弥补这一缺陷的;

** 详细数据可以参见:Rebounding | Offensive-Rebounding | Refensive-Rebounding

三、光看「助攻」是不够的,更要关注的是「传球效率」

  • 最起码,我们要看「失误」(当然,看「传球失误」更好)和「助攻失误比」,两个数据能反映他传球的稳定性;
  • 更进一步,我们要看「传球」(Passes Made)「助攻传球比」(AST to Pass%),这个数据能部分反映球员是否是「为了助攻而刷传球」。如果传球数特别多而助攻传球比很低,就说明他有效转化为助攻的传球比较少,传球的有效性较低;如果传球数比较少而助攻传球比例高,就说明有效转化为助攻的传球比较多,本身是好事,不过如果比例特别高,那就有点「刻意追求助攻而传球」,也不太好;
  • 再详细一点,我们要看的指标有:「触球次数」(Touches)、「间接助攻」(Secondary AST)、「助攻得分」(AST PTS Created)等等。有些球员,因为战术原因(比如在肘位接应),需要接触很多次球,助攻数自然就容易虚高(比如约基奇,2018-19 赛季场均触球 111.8 次,在联盟遥遥领先,因此助攻数高也并不奇怪),而「间接助攻」和「助攻得分」则更加注重传球带来的效果;

** 详细数据可以参见:Passing | Touches 等等

从看「得分」转为看「得分效率」,从看「篮板」转为看「篮板比例&难度&作用」,从看「助攻」转为看「传球效率」,我们才能从「基础数据」本身跳脱出来,不会被「三双」这种炫酷的「十进制数据」所蒙蔽,看清数据带来的「真正价值」。

----------

当然了,我知道,在「雷霆被开拓者淘汰」这个时间节点提这个问题:题主的主要目的大概是想给拉塞尔·维斯布鲁克「开会」。

那么我就直接说结论了:对威少而言,「得分」是相对低效的,「篮板」有接近一半是「刷」的,「助攻」大都是实打实的,但也有一点点刻意的成分。

不说这轮被「开会」的季后赛,就拿 2018-19 常规赛来说:

表面看:威少场均 22.9 + 11.1 + 10.7,赛季「三双」,牛逼!

但是仔细深究一下数据呢:

一、得分

威少的「有效命中率」为 46.8%(排名 295/336),「真实命中率」为 50.1%(排名 286/325),不要说在「巨星」中排名了,在所有球员中的排名都是惨不忍睹的。

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威少沉迷于「急停跳投」(Pull-up Shooting),但是效率非常低,如下表所示:

威少赛季场均 8.4 次急停跳投,但命中率只有 31.4%,有效命中率只有 36.0%,而其他场均急停跳投次数大于 8 次的球员中,有效命中率最低的是德罗赞 41.2%,倒数第二的是奥拉迪波 44.4%,不乏 50% 以上的(最高的哈登达到 52.9%),都比威少高太多了……

按常理,威少明知道自己急停跳投的命中率低,就应该少出手,事实上,场均 4 次急停跳投的人,有效命中率比威少稍微高一点,所以他的急停跳投也应该减少一半左右才更合理,现在场均 8.4 次得到 6.0 分,如果场均 4 次的话大概可以得到 3.5 分;

二、篮板

看过雷霆比赛的人都知道,威少场均惊人的 11.1 个篮板,很大功劳是要给「卡板中锋」亚当斯的;

而在高阶数据下,威少篮板的水分就一览无遗了。

首先,威少场均「进攻篮板」为 1.5 个,而除了威少以外,剩下的 21 个场均 1.4~1.6 个进攻篮板的球员,他们的平均总篮板数是多少呢?

——5.6 个。只有威少总篮板数的一半。

当然有人会不服气:也许威少就是擅长保护后场篮板呢!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更高阶的「对抗篮板」数看出一点端倪:

威少的 11.1 个篮板中,「对抗篮板」仅为 1.8 个(16.4%),而其他篮板数大于 10 个的球员,「对抗篮板」的数值大多在 4~5,最少的也有 3.4(传说中篮板嗅觉特别好的凯文·勒夫);而「对抗篮板」1.8 个的其他球员,篮板数大多都在 4~5 个;

有意思的是,亚当斯的场均只有 9.5 个篮板,但「对抗篮板」有 4.9 个,比例高达 51.1%,在场均篮板超过 7 个的球员中并列第一(而另一个是坎特,2015~17 年在雷霆,现在在开拓者)。

事实上,种种数据表明:去除篮板球的水分,威少凭借能力能拿到的篮板数大概也就场均 6 个左右,虽然这对于后卫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肯定远不像 11.1 个那样惊人。

三、助攻

相比「得分」和「篮板」,「助攻」大概是威少最「真实」的数据了。

虽然场均失误 4.5 个排名第二,但是因为助攻多(10.7 个),助攻失误比也有 2.4 左右,在球员中算不错的。

但有意思的是,威少的场均传球数并不比其他助攻榜前列的球员多:

从表中可以看到,威少场均传球也就 60.1 次,是助攻榜前 10 球员的平均水平,但助攻数却达到了 10.8 个,遥遥领先于第二名……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威少的传球有更大的比例是冲着助攻去的。我们看到,他的助攻传球比例高达 18.0%,而其他人最高也就 16.0%,平均也就 14~15%。

难道是威少的传球能提高队友命中率?可是,雷霆全队的命中率 45.4%,联盟第 18;三分球命中率 34.8%,联盟第 22,总体进攻效率(Offensive Ratings) 109.8,联盟第 16,都不过是联盟平均水平而已,说他的传球更容易得分是站不住脚的。

也就是说,如果威少不惦记着助攻,他正常的传球助攻比可能也要缩水到 15%~16%,他的助攻数大概也要缩水 15% 左右,也就是场均 9 个。

综上所述,我们现在看到威少的数据是 22.9+11.1+10.7,但是真实命中率仅 50.1%;

但实际上,根据上面的分析,如果威少打得更「合理」些,场均数据大概是 20.5+6.0+9.0,真实命中率 55% 左右,这个数据虽然看起来没那么强,但是也和巅峰保罗差不多,非常不错了。

以及更重要的——这个数据会更健康,更有机会让球队赢球。

只是, 22.9+11.1+10.7 的数据比 20.5+6.0+9.0 好看太多了,所以威少选择了追求「三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