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是否会毁了电影艺术?

图片:UltramanFly / 豆瓣 漫威是否会毁了电影艺术?

漫威一系列的流水线电影会不会毁了电影这一门艺术呢?

光与火花,男,电影人

事实上,没有漫威电影的横空出世,现在的电影只会更惨,漫威某种程度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

首先你要理解,拍电影需要钱,商业电影需要,艺术电影也需要。不是一块几百那种,是好几百万甚至上亿的资金。所有资方投资电影都是有目标的,商业公司需要票房、基金和政府扶持金需要振兴电影业,没有人会真的拿钱丢大海。

电影不是一个能短线制造出来的产品,短则一年,长则可能十几年,所以电影卖的是“未来”,要让资方有信心在未来的某一天这部电影是能挣钱的,而形成这一信心的前提是电影行业的持续繁荣。

所以好莱坞一直以来都在寻找一种可持续盈利的电影模式,早些年靠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造星和塑造导演品牌,典型如斯皮尔伯格、诺兰和昆汀等人;一种是打造续集电影,如《星战》系列、《速度与激情》,《变形金刚》系列。

但是以上模式各有各的问题。明星随着知名度上升导致片酬水涨船高,连带提升了制作的成本。名导演也不是每次都灵的,斯皮尔伯格后期也已经有些撸不动票房了。续集电影就更不用说了,到了后面审美疲劳严重,越拍越烂是常态。

漫威提出了一种模式:由漫画本身建立的一个庞大的内容库,第一轮先挑选一些知名度高的角色打造单人电影(钢铁侠、美国队长),然后把他们组合起来(复仇者联盟),角色知名度确立以后以老带新(奇异博士),同时在品牌的庇护下建立一条单独的时间线(银河护卫队),然后最后把所有时间线合并(复联 4),同时保证这当中持续的单人电影产出。

更牛逼的是,他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品牌影响力,以前观众不会因为某部电影是华纳或者哥伦比亚制作而走进电影院。但是面对漫威,他们甚至都不会考虑内容和卡司阵容,直接就走进电影院了。所以这也给漫威更大的空间,可以挑选新人,可以挑选 B 级片导演,可以用全黑人班底,可以用文艺片导演。

这一套组合拳,让资方看到一种可持续盈利的模式,所以他们把钱留在电影业里。要知道漫威红火的十年,正好是互联网流媒体高速发展的十年,电影院受到了短视频、游戏和 netflix 的强烈冲击,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已经被拔到了《权力的游戏》这种可以比肩史诗电影的高度。1998 年观众在电影院看《拯救大兵瑞恩》是目瞪口呆的,2018 年观众已经可以在家带着 VR 眼镜玩第一人称战争游戏。不管你服不服气,漫威其实托住了整个电影的大盘,让资金和观众不至于迅速流向其他领域。

那么艺术电影就此没落了吗?要知道这几年圣丹斯越办越好,A24 在奥斯卡大杀四方,独立制作其实依然是被看好的。唯一可惜的是,中等投资的电影彻底从市场消失了,资金都在往两个极端靠拢。那漫威要背这个锅吗?

我还是那个问题,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没有漫威的十年,电影业会是什么模样。资金不一定就会那么美好的流向其他类型的电影,更多的可能是,他们直接就撤了,今年的中国影视圈就是最好的例子。树大好乘凉,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是希望漫威能持续地火下去,保证电影院不倒下,那他们才有更大的空间去接受盈利预期低的艺术电影。

插个题外话。这几年我跟台湾的从业者交流,有个普遍的共识是,他们觉得电影辅导金某种程度上摧毁了台湾电影市场。因为辅导金是一种纯扶持电影的模式,对电影的市场盈利要求几乎没有,以至于花了大量资方的钱,拍了一堆导演自 high、市场不认的电影,甚至到后期这些电影连拿奖能力都乏善可陈。观众对本土电影失去了信心,转向国外的片子,一个扶持计划最后搞崩了整个市场。

反观韩国,坚决扶持商业电影,最后带来的结果反而是商业、艺术院线双繁荣,韩国观众的观影习惯和上座率都是世界前列。

最后说说国内。前些年能给《地球最后的夜晚》投 8000 万,给《地久天长》6000 万,前提是当时整个影视圈是欣欣向荣,资方有信心自己在文艺片栽跟头了,能在商业片上挣回来,拉长补短。你看看今年,有哪几个公司还敢那么乱花钱?

退一万步讲,4 月来了个《复联》,影院经理们都要哭了。没有这些大片的票房加持,影院出现大规模倒闭潮,还有地方给你放艺术电影?

知足吧,少年。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