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度盘点 · 这个案子令人难忘,也有点遗憾

图片:rawpixel / CC0 2018 年度盘点 · 这个案子令人难忘,也有点遗憾

2018,一年又这么到头了。如果要你说出这一年来最让你难忘的,你最先想到的会是什么?

也许,有某些深刻的变动发生在了你关心的领域和行业里,发生在了你留意过的人身上;或者,也有一些值得被述说的东西,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而你和我,都是它们的见证者和亲历者。

这些物、这些事,在接下来的两周里,「2018 年度盘点」专题将带你一起回顾。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你的所见、所感。

未来三十年内,哪些行业的工作人员可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二氧化硅,你的每一个关注和点赞都是对我继续科普的鼓励~

大家看了前面那么多回答,想必也被其中高深的理论搞浑了头脑,那我就直奔主题,说一个注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职业。

这份职业它

  1. 在生活中绝对离不开,但是很多人却从未注意过想到过。
  2. 工资很高,本科生的实习工资在三线城市就能拿到 4000~6000(注意哦是实习工资),如果成了老师傅年薪 20 万说出去都是丢人。
  3. 这份职业也不是高危职业,根本不用担心生命危险。

这份职业就是:

染厂打样师

这份职业是干什么的呢,说白了就是把我们的衣服调配出合适的颜色配方,然后工厂就依照这个颜色配方进行大生产。

我们穿的衣服,都会有他们的参与。一家帽子厂去染厂进蓝色的布做帽子,假如染厂没有打样师调准颜色,就会出现把本来应该染成蓝色的布染成绿色的。发生这样的事帽子厂能怎么办,当然是选择原谅它了~

作为染厂核心位置的他们,我为什么要说他会消失呢?

因为他们配颜色就是靠试,不停的去试,反复的去试

往前几十年,配色师傅们就是拿着服装厂给的原样布,去用肉眼看颜色差别,然后调好三原色去染出小布样,发现颜色还有偏差颜色太红了,那就少加点红色染料,调整好三原色再去染出小布样,又发现颜色太蓝了,那就再少加点蓝色染料,调整好三原色后再去染出小布样,结果又发现蓝色加少了,最后颜色终于调好了又要接着调深浅度。就这么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三番五次的把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颜色染了出来。

棉织物三原色 色三角

现在科技进步了,时代发展了。如今染厂里的打样师是怎么配颜色的呢?你只用把上面那一段话的人眼观察改成机器测量再读一遍就好了。现实就是这么无奈,科技在进步,机器测的数据越来越准确,但是却没从根本上改变反反复复去试的本质。

DL:明暗度差异 Da:红绿差异 Db:蓝黄差异

为什么目前机器无法替代这个职业,其实是因为其中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太多了,听了我刚才的描述我们很容易会拿它去和画画时调颜料去比较,但是他们之间的难度可能差了一个太平洋的距离。

  1. 时间跨度长。我画画调颜色把颜色混在一起搅拌开我就知道相应的颜色是什么,而织物染色短则 30 分钟,长则 12 个小时。一般棉织物浸染需要 1 个小时不到的时间,而如果采用环保节能的冷轧堆染色方法就要 12 个小时。抛去睡觉时间,意味着打样师一天只能配一组,而调配画画的颜料可能这是 1 分钟的事情。
  2. 染料的种类极其丰富。画画的颜料完全不同于染色的颜料,因为织物染色本质上属于化学反应,染料通过化学反应与纤维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这样才能保证衣服在我们洗涤过程中不会把颜色掉完。

染不同的织物要用到不同的染料,例如:染棉布就要用活性染料或还原染料,染涤纶织物要用到分散染料等等。而他们之间都是不同的化学结构,即便是同一类的染料由于颜色和性能不同,化学结构也不相同。这也就意味着不同类别的染料不可以随意搭配,举个例子:例如有的红色染料 1 个小时才可以达到我想要的颜色,而有的蓝色染料半个小时就可以达到,他们彼此上染到织物上的速率不同,那就无法很准确的配出颜色。我们称之为配伍性不同,两者无法相互匹配。

多种种类的染料

3.商品染料种类又极其丰富。因为卖出来的商品染料还要混合其他的化学试剂,来保证他有稳定的性能,比如加入分散剂等,让他能更均匀的在水溶液中不会沉淀下来。生产染料的厂家很多,每一家都会有自己的配方。就好比虽然是可乐,但是他家生产的是可口可乐,别的家生产的是百事可乐等等。又给配颜色增添了极大的麻烦。

4.织物、纤维的种类丰富。不同的纤维要用到不同的染料去染,但是关键的是,不同类别的染料他们和织物反应的原理却截然不同,比如棉纤维用活性染色,60℃的温度在碱性条件下就可以上染,而染涤纶的分散染料却要在 130℃高温高压的酸性条件下染色。

现在我们穿的衣服大家看一下织物成分表就会发现,现在单一成分的衣服越来越少,涤棉混纺,涤粘混纺等等,染厂需要先染其中一种纤维,再染另一种纤维,但是涤纶和棉的结构和性能也截然不同,染色工艺不一样,染出来的色光也不一样。比如棉纤维表面会有小毛羽,颜色反射出来更柔和,而涤纶更光滑,反射出来的颜色也会感觉更严厉。这又大大加深了难度。

在 30 年前,混纺织物刚刚出现,可把染厂里面的老师傅急坏了头脑,因为以前都是染单一组分的织物,有的老师傅可能只染过棉布,结果来了一批涤棉混纺的织物,怎么染都不能把涤纶部分染上颜色,因为这两种纤维的化学结构完全不同。

涤纶布和涤棉布光泽感不同

5.影响染色的因素众多。衣服染色的本质其实就是化学反应,那就必然会涉及到温度、时间、pH、试剂浓度、纤维种类、纤维的组织结构等等等。而这些只能通过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去摸索出来。

但是这个职业终将会消失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产业互联网的引入。已经有部分企业将染色时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找出其中因素改变后的影响程度,那么就可以系统的匹配出相应的颜色,而不是依靠现在现有的老师傅们的经验。目前有的测色配色系统已经可以达到 90%的配方准确度,剩下的 10%仍然需要人工的校准,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准确度会越来越高,直到这个职业被替代掉。

其实人工智能首先替代掉的并不会是技术门槛低的职业,反倒是像这种技术门槛高,需要时间和经验长时间积累的职业,他们的工资目前都很高,资本却是逐利的,当人工智能能胜任他们的岗位的时候,染厂企业会毫不留情的抛弃他们。

可能 30 年后我们还是会在餐厅享受着服务员们的招待,但是他们却已被人工智能替代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