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去世了,从「不想为死者讳」的角度,写几句心里话

图片: 二月河去世了,从「不想为死者讳」的角度,写几句心里话

著名作家二月河去世,代表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如何评价其系列皇帝作品和一生艺术成就?

张子宇,经常加班...

二月河去世了。从“不太想为死者讳”的角度,想写一点文字。

刻奇的阅读体验

很巧,这一两年,我正好在补二月河的小说。实在太长了,感觉只有《德川家康》更长。陆陆续续把《康熙》和《雍正》看完了。最深的印象还是,各色人物见到皇上以后各种跪,各种泪流满面,泣涕而下、结草衔环……吃朝廷俸禄的也就算了,然而从江湖豪客,到吴三桂的杀手、到方苞这样的大儒,到草原上的蒙古贵族……一见皇上都是和今天粉丝见蔡徐坤差不多。

二月河小说的主要看点,还是在一些大臣比如张廷玉、索额图、明珠、高士其、邬思道……还有那一堆名字记不得的王爷(我是学历史的,对我来说,能背下中国所有王朝顺序加首都甚至说对 90%皇帝的都还好,但能把小玄子的十几个儿子的名字背出来的,我是真拜服)之间的各种斗。

所以造就了我的一种刻奇阅读体验:这些人斗的时候我就细看一下,皇上一出场赶紧快进(拼命翻 Kindle 的页)。

看到一个评论,说“不建议把二月河的作品算作历史小说,而算作官场小说”。比较认同这点,至少对作者也是解脱,算成官场小说的话,轻松多了。

关于康熙雍正系列的回忆到此为止。说一个历史小说的其他话题。

史才与史德

以前我们学历史专业,传统史学三个标准,“史才、史识、史德”。我这里斗胆,发明一下,借过来形容历史小说。

个人以为,能写好历史小说的,都是有史才的。

所谓史才就是历史功底。没有这个才华写不了,因为复原不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环境。靠瞎编可能可以起个头,但会发现根本推进不了。

这就如同穿越到古代,会发现无法和古人交流一样。只知道王侯将相王朝兴衰的一般现代受教育人,是推进不了这种世界的复原设定工作。

缺乏史才导致写不了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的衰落是一个道理。不是中国人不爱看武侠小说了。而是武侠小说再模糊历史背景,也是大概有一个历史环境的。

金庸梁羽生之后,没人再有旧学功底,也就是没有那个才华了。这种小说就消失了。所以新一点的网络作者都转而写仙侠,写穿越,这样好写一点。

能写历史小说的,都是有史才的。姚雪垠、唐浩明、熊召政、高阳等都是如此,二月河也是一样。

然后是史德,这是价值观的问题,到这个程度就出现严重分野了。我觉的自己算是偏“保守”了,即使是矛盾文学奖的那一批,不是太离谱的,我都可以接受。徐兴业先生的《金瓯缺》、刘斯奋的《白门柳》、熊召政的《张居正》、唐浩明的《曾国藩》《张之洞》《杨度》等。

然而姚雪垠先生《李自成》我就真有点接受不了。那种把李闯当毛当延安写的风格,实在是很怪,接受不了(当然我理解那个历史背景,这书就是姚为了毛而写的,甚至是毛点他写的)。

另一个觉的有点怪的就是二月河先生。中国传统的文人当然是由为帝王师的梦想,这点没问题。但即使最体现这个传统的《三国演义》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杨修、孔融这样的人物。

然而只有在《李自成》和“康熙雍正”等书里,主要的不正常就在于,如前面所提,本来很正常的历史人物,好坏都有个性,一旦和李闯或龙儿、四爷一接触,立刻个性全垮。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就是主角光环,就是金手指。

从为尊者讳的角度说,当然也理解二月河这种写法。往好了说,把救国救民的梦想,寄望于明主,这就是传统了……

历史小说大概也需要点 insight

最后,是史识。我觉的就是见识,用如今时髦的话来说,就是 insight。以前我初入报社,有一位前辈老师问我喜欢什么历史小说,我说《金瓯缺》,《白门柳》……被笑了。我后来逐步理解了,说白了,文学批评的展开,最重要的还是 insight 的问题。

那么历史小说怎么谈 insight 呢?

在作者有才华著书的情况下,我们不谈价值观,看看怎么切入作品,怎么展开。这点中国传统历史小说,就是王侯将相,一念定万千人生死,要么大仁大义,要么丧尽天良。建国以后经典里,能够比较有特点的是《金瓯缺》,从一个北宋末年小军官的人生切入,引出宋辽金大批人物,有了一点点《战争与和平》的味道。

与此同时,倒是很多写中国历史小说的外国人,比如井上靖、司马辽太郎等作者,写出来新的角度。井上靖先生写敦煌,从一份敦煌出土材料里的一个名字赵行德展开,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了西夏、宋、回鹘等势力在敦煌的角力(而不是汉族就是正确的),最后又收回到对佛教文化与生命的怜惜。这么多年来,这始终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文学情节了。

最后就是实体的见识了。比如上面列举的绝大多数小说家,都能只能写中国自己的事,一涉及到和外国的交涉,就傻的不能看,连已故的金庸先生都一样(见《鹿鼎记》里韦小宝与沙俄斗法的部分)。

中国近现代和西方的接触,无论是康熙、乾隆,还是张之洞、杨度等真实的风云人物,还是韦小宝这样虚构的人物,一律只有一招,就是抖机灵。

一抖都是周恩来陈老总智斗外国人的故事翻版,一抖机灵帝国主义国家不管你英法德日俄通通傻眼,然后就是外国美女通通爱中国男人,然后就是外国人通通热爱中国大菜……

到这里,我已经不忍心再回忆了。

最后。打个圆场:都算是时代局限吧。

希望中国能诞生外国人也能欣赏的历史小说。如法国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欣赏。如中国有很多人欣赏日本的历史小说一样。

如果现在再有人问我喜欢什么中国的历史小说,我大概会拿《红拂夜奔》应付过去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