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寒冬里,他们依然燥热抓狂

图片:《画框里的女人》 在这个寒冬里,他们依然燥热抓狂

面临影视寒冬,已有演员欲靠卖房度过

影视圈杂志,专业做媒体,认真做娱乐。

上周,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和影视行业几大协会碰面后,各种消息不胫而走。编剧组貌似得到了一个明朗结果;但导演组和演员组在这个寒冬里,却依然燥热抓狂。昨日,《战狼 2》也被爆补税,影片票房达到 56.8 亿人民币,据网络爆料,吴京此次个人补税超过 2 亿。

赵峰|文

12 月 3 日晚上 9 点半,北京高碑店一家三层独栋办公楼内,不断有人进出。

熟悉影视行业的人都知道,有上百家影视公司、导演和艺人工作室,汇聚在高碑店这个地方。

夜里的北京,寒意已有相当的穿透力;楼内顶层会议室里烟雾缭绕,一众导演、制片、艺人和编剧,大家“吵”成一团,一边嘟囔着“寒冬”,一边甩去身上厚重的外套。

“乱”,在第 5 个国家宪法日前夜

“你们知道明天(4 日)是什么日子吗?是第 5 个国家宪法日。大家伙还是要对咱们国家的法治有信心。”编剧 Z 说。

自从得到“编剧(工作室)按照 16%补税”的确切消息后,他的状态轻松许多,尤其相对于忿忿不平的导演和惊弓之鸟般的艺人。

然而,靴子虽然落地,余声却仍乱。

编剧 Z 告诉记者:“关于税补的追溯期,我们从不同的渠道得到两个不同的答案,一种说今年 10 月 1 号前的不追补,另一种说要按三年补。还有据说以后编剧(工作室)的成交剧本,税率按稿费的标准计算,即 14%。这个能实现吗?”

话音刚落,另一个编剧猛的将手上的烟头怼进烟灰缸,“不可能”,他说。

自从税补风波开始荡漾,他用了几个月时间恶补了税法知识。他认为,2019 年 1 月 1 号开始实施新个税法后,对于编剧就没有稿酬、许可权和劳动收入的实质区别了,只有“个人综合所得统一按阶梯纳税”这一种模式。

“现在编剧协会全力争取的就是‘把剧本也视同稿酬’,这样就可以享受七折税收优惠政策了。”编剧 Z 说。

在场的大多数同行,更倾向于编剧 Z 的说法,因为据可靠消息“总局已认可”。

关于稿酬税收的核定标准,记者电询税务部门,得到的答复是:

计税依据为,每次收入不超过 4000 元的,减除费用 800 元;4000 元以上的,减除 20%的费用,其余额度为应纳税所得额度。稿酬的基本税率为 20%,并按应纳税额减征 30%,即 14%。

能互相掰扯几句的“乱”,还不算真乱,只是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和税法常识的多少有所不同罢了。

那么导演呢?真正乱的估计还在这里。

“懵”,在契约被撕毁以后?

“我一个大哥,上月刚被地方职能部门通知,他连补带罚要交 2000 多万。据说已经找人在办速成移民了。”导演 G 说。

他昨天刚看到一则消息:“编剧 16%,明星 20%”。再结合着从导演群里获得的消息:这次税补的核心针对群体是艺人,对编剧、导演群体,总局既无动因,也非目的。

他据此估算,导演(工作室)的补税率,可能与编剧的持平。

然而隔天再看那则消息,已经找不到了。

导演 G 认为,“一刀切”的现象不但要警惕,还要细分不同的情况和层面。“就以那个大哥为例,他如果真的偷税了,那就依法处罚;但他合理避税的那一块,要区分对待:该不该补,补多少,这都是问题。”

“要不是霍尔果斯给出的优惠政策是合法的税收优惠政策,谁跑去那么偏远的鬼地方开公司?”租住这栋楼办公的“影视大佬”喊了一句。

今年的这场风波亭,让他一度激起前所未有的斗志。

这栋办公楼,一层是他的艺人经纪公司;二层是他的原创剧本孵化兼编剧代理公司;三层是他的导演工作室。

“我三个公司(工作室)都注册在霍尔果斯,这一刀不论怎么切,我都逃不掉。”

裁员停工,是他当下唯一能做主的事儿。

在影视行业深水区遨游了近三十年,这位大佬今天还是懵了。“补税可以,但是不是得依法补税啊?那是不是得先立法、先广泛调研?现在地方职能部门一纸文件、一个通知,就要这么严重的补税。这是行政令,和法是两条线。”

他早前把公司注册地迁至霍尔果斯,完全出于后者给出的具体扶持政策。

他告诉记者,“霍尔果斯当初承诺,入驻的影视类企业,自第一笔收入开始,1—5 年免企业所得税; 6—10 年减免 25%企业所得税中,地方留成部分(40%),影视企业实际的所得税率为 15%。”

以及税收返还的政策。即对新设立企业,纳税人一个纳税年度内,在霍尔果斯园区实际缴纳税款,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及附加税等当年留存地方财政的总额在 100 万元 -300 万元……1 亿元以上的,分别按留存总额的 15%—50%的比率予以奖励。

“这是多大的扶持力度和诱惑啊?”导演 G 说。

“如果一家影视公司年营业额 8 千万元,平均利润率 10%,增值税实际税负率按 6%来算,按正常情况,企业所得税 + 增值税 + 附加税一年要缴纳税大概为 640 万元。在霍尔果斯,按最低的 15%奖励标准计算,最后除去税收优惠,实际纳税 410.75 万元,比原来节省了 229.25 万元税收。一年利润为 800 万元的企业来说,这 200 多万元的收入对企业而言是个不小的数目,相当于一个季度的收入了。”

“这还是只按最低的 15%奖励标准计算的,就可以节约净利润的四分之一成本。”他接着强调。

“现在这个优惠政策已经明令废止了吗?”有人问。

无人回答,一片懵懂安静中。

“恐”,在剑锋所向之时

“请同志们不要太悲观,这次税补整改的首要目标不是我们,是艺人”。从 11 月 29 日开始,这则据说非常可靠、详实的内部消息,就在北京的艺人群里高速飞传。

17 个一线艺人被约谈,进而给出高额罚款的消息,让艺人 S 这种三线艺人也感觉“相当恐慌”。

她对记者说:“什么税收,怎么报账,涉及经营公司的事情,我一窍不通。我现在几乎每天晚上都到高碑店这边,希望前辈们能帮我指条道儿。”

艺人 S,2017 年毕业于中戏,她从 2016 年春天开始在各个剧组里串戏。

“这三年里,我接了几十部戏。如果补税期是三年,我就太倒霉了。”她说。

最让她担心的还是“一刀切”的问题。

她觉得,一个艺人如果挣到 30 亿,拿出 8 亿、10 亿的也不算什么,至少不会影响生活。

如果她这三年就赚了 30 万,让她拿出 8 万、10 万的,那就伤她筋骨了。“我接的都是特别小的角色,这几十万挣的是辛苦钱,况且我花的差不多了。”

编剧 Z 告诉她:“这刀不至于切的这么‘一视同恶’,别太担心。”

导演 G 点起第二根雪茄,说:“也别太乐观,有值钱的就卖吧,不丢人,沈梦辰还在网上卖衣服呢。”

艺人 S 瞬间泪目了,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腕上的卡地亚手表。

事实上,现在三四线艺人,也陆续接到了约谈通知,截止发稿,记者已了解到,不少艺人已经开始准备变卖自己的固定资产了,如房产。

甚至有三四线艺人的经纪人对记者说:“现在最可怕的还不是有得卖的艺人,最怕就是片酬花的差不多,又没东西可卖的艺人,让他们上哪去找钱呢?”

还有 20 天,圣诞节就要来了。这些在外人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影视从业者,都在等待他们的那只靴子落地。至于怎么落,现在真没人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