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个名叫「益生菌」,就真的是好菌了吗?

图片:NeONBRAND / CC0 取个名叫「益生菌」,就真的是好菌了吗?

Maxine是个圆子,靠谱的医学常识,公众号:圆子医大脑
世界是属于细菌的,人类也是。

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类都在试图适应和抵抗细菌的侵袭,直到抗生素的发现。我们以为这一次咸鱼终于翻身了,却天真地忽略掉一个事实——咸鱼终究是咸鱼。没有细菌,哪来咸鱼。

抗生素非但未能征服细菌,杀不死的反而让细菌更强大。

深谙套路的人类发挥自己无限的想象,让细菌们窝里斗可还行?于是学者们想到了俄罗斯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利·梅契尼可夫(Élie Metchnikoff),他在 1908 年提出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可以促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假设。

埃利·梅契尼可夫(Élie Metchnikoff)

其实,“益生菌”的食用历史已久,早在公元前 3000 多年前,居住在土耳其高原的古代游牧民族就已经制作和引用酸奶了,1857 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在变酸的牛奶里发现乳酸菌。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陆续有科学家发现乳酸菌、双歧杆菌等菌的存在和作用。直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欧洲医学界重新提出“益生菌”这一概念,引入与抗生素或其它抗菌剂相对的术语“Probiot-ika”,提出抗生素和其它抗菌剂对肠道菌群有害而“Probiotika”对肠道菌群有利。

时至今日,益生菌在研究领域、产品制造业和消费者中都红的发紫,然而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进行没多久,似乎就又快要凉凉了。

人类又一次天真地忘记了一件事,益生菌也是细菌,它们终究是一家人。



益生菌 / 益生元 / 合生元,傻傻分不清楚

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都属于微生态制剂。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这三者的定义分别是:

益生菌(probiotic):一种活的微生物,在给予足够剂量时对宿主的健康起有益作用。

益生元(prebiotic):非消化性食物成分(由人体酶难以消化的非淀粉多糖和低聚糖构成),通过选择性刺激肠内有益菌生长 / 活性,从而产生对宿主有益的生理作用。

合生元(synbiotic):同时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产品。

各国对益生菌产品的应用标准有所不同。我国现有益生菌产品主要包括食品、药品、保健品。其中药品以 OTC 药品为主,部分双跨品种。

国内益生菌制剂临床使用与批准情况[2]




益生菌是又一个智商税吗?

关于益生菌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人类试图找到利用益生菌预防或治疗一些健康问题的可能性。

“益生菌防便秘”“益生菌治感冒”“益生菌治过敏”……

在市场营销的催化下,益生菌变成了“万能灵药”。经验告诉我们,“万能金丹”只能出现在电视剧里。如果你信了益生菌的“万能”,那就真是交了一笔智商税了。

尽管有一些初步证据表明,一些益生菌有助于预防由感染和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并改善肠易激综合征(IBS)。益生菌在缓解下消化道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方面的疗效得到了肯定,但也有另一些研究显示出不同的结果。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进行了益生菌证据等级的全球概况汇总,主要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湿热链球菌、肠球菌、芽孢杆菌的益生菌制剂按证据登记和临床效能进行汇总。其中证据等级因适应症不同而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性的试验对产品疗效进行排序。

WGO 益生菌证据登记及临床效能情况(部分)[3]

由于益生菌的类别繁多,以及各人的菌群差别,使得对益生菌的研究格外困难。

最近,发表在 Cell 杂志上的两个关于益生菌的研究报道恨不得炸开了全世界。英国科学杂志甚至给出了“益生菌基本没用 还可能有害”的标题。

该研究结果显示,我们所摄入的益生菌并不总是能在肠道中停留,这意味着,这些益生菌并没有在肠道中发挥作用。

两则研究均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免疫学家埃兰·埃利纳夫(Eran Elinav)和他的同事们进行。

在第一个研究中,他们给 25 名(进入下一阶段的只有 15 名)志愿者吃了在商场就可以买到的益生菌补剂,结果显示,在一些人的肠道中有益生菌定植,而另一些并没有。

在第二个实验中,他们研究了益生菌对服用抗生素治疗后帮助恢复和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的作用。

21 名接受了同样抗生素治疗的志愿者被分成了三组:(1)没有任何干预的对照组;(2)进食与第一个实验相同的抗菌素;(3)自体粪便微生物移植治疗(aFMT)。

结果显示,益生菌的摄入阻止了正常菌群的重建,而接受 aFMT 治疗的人员在几天内就恢复了正常。

这两则报道让我们对早先对于益生菌的研究结论产生了怀疑。但用“益生菌基本没用 还可能有害”标题未免有失偏颇。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益生菌是否定植于肠道内取决于个人,效果因人而异。而第二则结果更是证明了益生菌在肠道内是有影响的。只是,由于个人肠道内菌群生态的差异性,单纯的非个性化的益生菌摄入其效果可能是“好心办坏事”。

这则研究的结果并没有推翻之前关于益生菌的研究结果。而它真正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在此之前,有关益生菌的研究大都采用的是观察粪便标本的细菌状况的方法。这次的两则研究直接用内窥镜和结肠镜对健康志愿者的微生物组进行了取样。更多地关注到益生菌在肠道内的作用。



可能吃不好,那可能吃坏吗?

从上述 Cell 的最新报道来看,益生菌并非是 100%安全的。益生菌是否安全取决于服用者本身的健康状况。

在一般健康的人群中,应用益生菌多数无不良反应,只有少数会有胃肠不适。但在危重病人或存在潜在健康问题的人群,如免疫系统受损的人,有报道称益生菌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危险的感染(请记住,益生菌也是菌)。

目前对于益生菌安全问题的研究不多,关于益生菌长期安全性的信息还很有限。并且其安全性可能区别于不同的益生菌种类。例如目前有研究表明,在 65 岁及以上的健康成人中,一种特殊乳酸菌是安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乳酸菌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是安全的。


人类的视野是有边界的,科学的发展是有过程的。

学界从来未表达过益生菌的“万能”和“无害”,盲目地肯定或否定益生菌的益处都显得不够明智。但可以达到共识的是,关于益生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有争议,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

作为消费者,片面地听信广告和标题过分夸大益生菌的作用或一味否定益生菌的安全都是不可取的。

为了不便秘,吨吨吨喝酸奶,未必能带来预期地效果,而后果也不一定只是胖而已。无论如何,均衡饮食总是没错的。是否需要额外的益生菌补剂还需听取专业医生的意见,但适当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却是未尝不可。

参考资料:

[1]李中信,赵召龙,成士超.2018 版 ESPCG《益生菌在下消化道症状管理中的应用国际共识》更新解读[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4):2899-2903.

[2]孙雯娟,张波,李大魁,梅丹.益生菌制剂的发展现状与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09):850-857.

[3]Merenstein, D., & Salminen, S. (2017).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4] nccih.nih.gov/health/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