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了,我选择放弃四年所学

图片:Saketh Garuda / CC0 毕业了,我选择放弃四年所学

名校出身却不从事本专业的毕业生们,你们是做了怎样的选择?

苏菲,公众号SophieinTokyo 这里你看不到的我

平时有很多考虑转行的朋友发私信询问这件事。在这里完整的谈一下个人感受,希望对大家能有一个帮助。

题目中提到名校出身,因此作答诚惶诚恐,希望大家能忽略学校的评价。因为这与转行,以及其后的发展和感受其实关系不大。另外,我的经历仅为个人经验,难免有一些机缘巧合的成分,所以大家仅作参考即可。

答主履历: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硕士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之后直接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产品。

我在学校学了什么?

本科阶段主要学习建筑设计,课程和其他建筑系的差不多啦。从素描水粉,到空间构成的理论,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中西建筑历史,再就是每学期两个大设计作业了。

硕士阶段我主要做住宅方面的理论研究。课题是中国的住宅区中居民对于公共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行为。硕士论文调查了国内的数个不同年代建造的小区,并对这些小区的公共环境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在知乎回答的建筑类问题不多,只有一个是专业对口的:租房住,经常会搬家的父母,如何解决小孩找不到固定玩伴的问题? - 租房

我现在在做什么?

具体的工作就是做网络产品,类似于产品经理或者产品运营的工作。(在日本没有产品经理这个明确的职位,用他们的表达为“企画职位”)

因为隶属于新产品开发组,相当于公司内的小创业项目,所以做的事情非常广。一般的产品做的需求分析,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已经是日常工作了。基本上UI 都是自己画了给设计。另外,一些运营和市场方面的事情也要自己考虑去做。另外我还代表公司去参加过不少商谈,主要是跨国的。项目启动时获取预算和人力资源,项目进度管理,开发,设计招标等也都是自己做。

总结一下,就是如果要做一个新的互联网网站或者 APP,其中涉及到的从头到尾的流程,从初期产品到成熟产品的解决方法都实践过。将来的目标就是能够具备自己一手组建起一个团队,打造出一个新产品的能力吧。

为什么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一,不喜欢建筑

我喜欢美术,艺术和设计。但是对建筑这样的尺度上的设计和空间没有太多感觉。并且觉得自己在造型上不是很有天赋。

二,觉得做建筑没前景

这个结论会和很多朋友的认知有所偏差。我指的没前景主要是针对我目前所处的环境的。日本已经进入建筑发展的成熟期,新的项目远远没有中国多,而且建筑从业做设计的话报酬很低很苦。而进入房地产公司又是属于非常传统的日本大型企业,作为外国人无论是发展前途还是工作环境都不是最理想的。

三,喜欢互联网产品

这三个原因,听起来简单。但是如何证明它们不是“心血来潮”或者“逃避努力”呢?

首先,我从事建筑这一专业已经有很长时间,长到足以让我非常确定,我对它的确没有兴趣。很多人会跟我说“都已经学了这么久了,放弃了不是可惜”,然而我却觉得“正是因为学了很久,所以才能坚定地排除它,不用浪费多余的精力,真是太好了”。这两种思维方式有什么区别,大家可以细细品味一下。

我认为人的前进方向是不断调整的,调整是为了将来更好,而过去的经历就是调整的依据。所以我很少会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或者所做的选择。如果不能毫不犹豫的扔掉旧衣服,衣柜里就永远没地方装新衣服,也就不会因为新衣服而遇见新的自己和新的机遇。

建立一个假说,然后用足够的时间去验证它。为了缩短这个过程,每天都思考关于它的事情,收集关于它的信息。然后你会发现答案就在那里,并且是对你将来更好的答案。

因此,在找工作的时候我首先排除了建筑有关的一切公司。

你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因为不能专业对口找工作,所以我非常早就开始寻找自己就职时应该选择的方向。学校就职支援处有一本册子,上面总结了日本所有领域的工作以及所有领域的大型公司。我花了三个下午在就职支援处读完了这本册子,做好了笔记。然后大概哪几个领域有(几乎没有专业知识的)我可以做的活儿就基本有数了。

紧接着,我又在网上查阅了自己感兴趣的几个领域的主要职种发展方向。比如说因特网有产品经理,有开发,有设计,他们分别是做什么的,需要什么技术,有什么发展。

在一星期内,我找到了抛弃建筑专业后希望就职的两个职务种类:网络产品的产品经理,以及快消的市场部。

最大的敌人往往都是自己的犹豫不定。自己的方向一定,之后就简单了。在这两个职种的领域里查阅各种公司和他们的产品特点,公司风格,然后列出就职时要投的公司列表。包括第一梯队的 10 几个公司,和第二梯队的 20 几个公司。

目标明确,具体,然后开始思考怎么贩卖自己。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意味着需要有其他东西让人事觉得有价值。幸好在日本各公司对于专业技能并没有太多的期望(听说国内的互联网产品也是一样),而且我在日本期间没闲着,学生活动,打工什么各种事情做了不少,可以作为面试的材料。

那之后就是通过炮灰公司反复的练习面试——到心仪的第一志愿公司面试时已经上了很多次战场了。就这样,我拿到了自己最理想的工作。无论方向还是产品类型都满可心的。

最后只投了 8 家企业,拿到其中两家 offer 后就收手辞掉了其他面试。看起来没有很多人投了数百家企业的辛苦坚韧,百折不挠的坚强,迷茫求生的励志故事。但是这努力是每一天不间断的计划和实施中体现的。

可能有点“看起来毫不费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努力。诀窍是,比任何人都提前,然后比任何人都更早抓住诀窍。只做最有用的事情。

只做最有用的事情,其实没想象的那么难。只是大多数人都眼睛一味看着别人做什么,然后在随波逐流上浪费了大部分时间而已。

与其用 90%的时间做无用功,不如用 30%的时间先思考该做什么,再用 60%的时间去做有用的。

承担了什么风险?

大部分风险,都是在开始工作后显现的。首先,别人学了六年计算机,我一天都没学过,这就是差距。这不是靠一两年抱佛脚能够弥补的。即使现在,我比起其他专业出身的产品,对于技术方面的理解和开发管理方面仍旧是有所欠缺。

转行所带来的经验和知识上的不足,这是最大的风险。

我中和这个风险的方法是补短板,同时把目光放在“只有自己才能做”的事情上。

补短板自然就是持续的学习。虽然不能追上其他科班出身的人,但至少可以不要让这个距离扩大,并且让自己的水平逐渐达到该领域的平均标准。但是我绝对不会想要把这方面作为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已经起跑晚了,还要拿这个和先起跑的人竞争,就是自杀行为。

同时,作为外国人,在沟通方面的低效率,对于各种文化习惯的不熟悉,其实导致在工作中有着各种各样不方便的地方。这些都是我的短板。

这样下去,甚至在同期入公司的人里都算是差的。

究竟该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价值?除了努力把该做的事情尽量做好,一定要找到自己可以发挥的特殊才能。

我找到的特殊才能就是“外语”。

在日本会说三种外语的中国人比比皆是,比我说得更好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外语”不仅仅是一门技能,它意味着“更多的信息源”。

说白了,大部分人在专业方面造诣比我深。但是我能够获取中国的信息,欧美的信息。能够知道他们完全无法知道的新闻,动向,能够联系到他们无法接触到的人。这就是我的特殊才能。

是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做到?是的,但是很少有人能想到,更少人如此做。

我开始在公司内传播中国因特网的产品介绍和各种最新动向,并且非常幸运的成功了,这个小的尝试变成了更大的项目。我在公司里创造出了一个自己真正想做的工作,并因此在一个日本公司里成为了获得季度表彰五人中的一个。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无数坑爹的事情,也有无数的熬夜通宵,争论和想杀人——但是和每次做建筑设计时的厌烦感不同,无论怎样被虐,怎样辛苦,都不会引起我对这个工作的厌烦。我觉得这就是对转行是否正确的后验方法。

综上,我觉得自己的转行得到了理想的效果。故一述体验,希望能给需要的人一些启发。

--------------------------------------------------------------------------------

假如做了这份工作以后仍旧觉得不如意,不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毫无疑问,我肯定会继续转行,直到寻找到理想的状态为止。即使是现在这份工作,如果变了味儿,不如以前了,我也会马上寻找改变它的方式。

因为我觉得人应当为创造将来的快乐而活,不应该被过去的包袱缚了手脚。我们的能力,本就是为了能给自己带来理想的生活。

不行动,就别抱怨。有想要的,就去争取。

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通过转行得到理想的生活。谢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