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真的没有少打一个 0

图片:Galen Crout / CC0 「10 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真的没有少打一个 0

怎么看待《科技日报》「『中国天眼』10 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这个新闻?

太空精酿,微博:太空精酿

列几个关于 FAST 科研口的数据,这几年读了很多,都来自新闻,只复制粘贴。

1、FAST 作为中国天眼级别的重大国家工程,1994 年一堆中国顶级天文家就开始申请,在争取了 16 年后,终于在 2010 年初步立项,但早期预算经费仅有 300 万人民币(中科院)。

媒体报道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

2. 工程总造价为 6.67 亿人民币(人民网)。

我国 500 米口径望远镜确定台址详勘方案 -- 科技 -- 人民网

3. 建成过程中,有很多人付出了伟大牺牲,例如南仁东,世界顶级天文学家。在缺席的情况下,世界最权威的国际天文学会评选射电天文分部主席时他依然全票当选。他为了 FAST 奋斗终身并最终病死在工作岗位上,报道里这么称赞他的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为了给“天眼”找到最满意的安置地点,他放弃了日本 300 倍高薪的顶级科学家职位,衣着简朴、手持竹竿开始在西南苗寨大山里翻山越岭寒暑不息地探索,喝浑水、吃冷干粮,踏破铁鞋,踏遍了上百个窝凼,先后对比了 1000 多个洼池,亲手摩挲过几百个“坑”,终于为”天眼”找到了它的安身之地。

他的眼睛闭上了,“中国天眼”睁开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请问一年有多少个工作日?300 倍高薪是什么概念?

一天等于一年?

4. FAST 建成之后便迅速投入了使用,例如取得这么一个突破(新华网),

中国天眼目光更有神:FAST 已确认新发现 44 颗脉冲星 - 新华网

短期之内,不是从 0 到 1 的突破,而是从 0 到 44,而且这并不是最新的数据了。

5. 也不仅仅是科研利益,对当地的影响也非常大,给当地带来了至少 46 亿人民币的旅游和附带收入(环球网,中青在线)

俄媒:游客喧闹或影响中国“天眼”寻找外星人 - 中青在线

6. 今天的新闻:《科技日报》“中国天眼 10 万年薪难觅驻地科研人才”。

并非是 10 万工资不高,而是要求的人才水平太高,条件太苦,并不相配。满足要求起码也得是 985、中科院毕业的硕士,但岗位是所有工资补贴加在一起基本能达到 10 万年薪,还不属于正式和编制岗位、只是合同工,还要长期生活在深山,信号屏蔽没有手机网络,与家人长期分居。且一线主要负责枯燥的数据收集,核心分析和科研还是在研究所,出成果也基本轮不到你挂名字,这就相当痛苦了。

7. 这次招聘总共需要 24 人,每人假如都按宣传的 10 万年薪,共计是 240 万人民币年薪。

某明星前段时间补缴税罚款大约 9 亿人民币,就算不用动任何脑子理财,把 9 亿人民币放进最简单的余额宝里,尽管利息只有 3%左右,但每天大概是 7.4 万人民币的净利息收入,绝无风险。

如果这个明星肯提前一个月完成缴款,这一个月内随便收一收利息,足够 24 个受过多年专业教育的优秀天文工作者生活一年,还不用动本金。

以上所有核心数据都来自官方媒体报道。

贱贱,斯文败类/衣冠禽兽

这个新闻是今天科技日报的头版头条:

这么实在的年薪 10 万实在是难得,毕竟一般各高校研究所招聘都会说,最高 / 优秀者 / 如通过 XXX 考核 / 申请到 XXX 可最高拿至 88W/ 年,虽然实际也就 8W/ 年。

10 万,包含各种补贴,不知补贴是 180 元每天还是 240 元每天,是不是也包含了公积金和养老,感觉像是月薪 3000 的福利版。

注意了,这就是一个硕士 / 博士的科研指导价。

那个招聘通知我看了,本科、硕士、博士都有。

待遇:人才派遣

招不到人是很正常的,以前这职业主要靠信息差,看起来是个还蛮体面的职业,钱虽然不多,但是外人看着还行,说不定还能满足一下存在的尊严。

现在别说什么体面了,也就勉强维持一下生活。

国家一向重仪器轻人力,哪怕拿出几亿几十亿去买硬件,也舍不得拿几十万来雇人,各高校研究所都差不多是这样,指导思想就是人就是便宜,值不了那个价。

而且现在信息渠道也多了,大家很容易看得到自己的上限。

就那种大装置,你工作再努力,能力再突出,国家天文台能给你几个编制?一队 20 个人几十年之后能有 5 个人出头么?

让一群硕博做着未来基本玩蛋还低人一等的临时工,这哪只是钱的问题。

你即使再专家再能手,也没啥上升的空间,毕竟现在是个文章至上的评价体制,大文章过些年肯定是有,但是领导都挂不完,轮得到一线的职工?

还有那些硕博呢?再搞出职工和学生抢文章的新闻?

三班倒肯定是要轮夜班的,一搞多少月多少年。

位置么,挺山清水秀的。

这是非常极端的一个例子,很多人会觉得两地分居、半月夫妻这个没啥 * 生活,家庭很难正常。

其实我以前没讲,类似方向的,家庭大多都没啥幸福的,远不只是钱的问题。因为很多专业限制工作地点,基本非常确定,跳槽不能,除非转行。

这就导致两方一定有一方妥协或者要么就是异地,结果要么就是离婚要么就是不幸福。

反正...各人选择吧,古德拉克。

邓铂鋆,克莱登大学教育处选课系统管理员(非事业编)

群里的朋友给他们出了个主意。招聘目标改为硕士学历获得者,名义上是中科院招收博士生。异地培养,每星期利用网络跟导师联系。四到八年换一批,年薪三万(现行博士生津贴的一倍)。录取标准定的高一点,让内卷化成性的小地方出身的考霸们抢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