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是滴滴,不是顺风车

图片:rawpixel / 知乎 错的是滴滴,不是顺风车

顺风车这类业务该不该被取消?

鱼非鱼,真诚地生活

从交通总体规划的角度来说,顺风车其实是有非常大的益处的。

对于城市内部出行来说,因为顺风车的费率明显比提供类似服务的普通网约车服务和拼车服务要低,抛去油费、折旧、保险等成本后基本不赚钱,司机可能确实以顺路载人的私家车车主为主。可以说,在城市内,顺风车业务才真正是 Uber 等出行服务企业的初衷——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匹配算法将出行集中起来,从而改善交通效率。

而作为对比,目前互联网出行服务的第一主力——网约车,虽然对于某些情况下提供了更方便更多样化的出行服务,但很大程度上是增加了拥堵、能耗和污染的,甚至很有可能在很多情况下比出租车效率更低。如果政府不对其供给进行管制,确实很可能变成城市交通的毒瘤。

这里举个例子来具体比较一下:

假设有顺风车司机甲和乘客乙,原本甲要从 A 点到 B 点,总路程是 10 公里,乙从 C 点到 D 点,总路程 6 公里,如下图所示:

那么各种不同的出行方式行驶的总里程如下:

  1. 私家车:甲乙两人各自开私家车前往目的地,共需要行驶 10+6=16 公里。
  2. 顺风车:甲开私家车前往目的地,途中通过顺风车接送乘客乙,共需要行驶 3+6+3=12 公里,因为顺风车多少要绕点路,比甲自己开车要远一些,但肯定比两人各自开车要近。(因为价格较低,需要车主绕较多路、但是带人里程不多的顺风车行程,恐怕也没有车主接)
  3. 拼车:司机在 A0 处接到单,接单前找客过程中已空驶 2 公里,接单后再空驶 2 公里到达 A 点接上甲,然后行驶 3 公里到 B 点接上乙,之后分别在 C 点和 D 点放下乙和甲,共行驶 2+2+3+6+3=16 公里
  4. 普通网约车:两个司机分别在 A0 和 C0 处接到单,之前各自已经空驶 2 公里,接单后又各自空驶 2 公里。总里程是 2+2+10+2+2+6=24 公里。
  5. 出租车:两个司机分别在 A 和 C 处看到路边的乘客招手,之前各自已经空驶 3 公里,总里程是 3+10+3+6=22 公里。

可以看到,网约车一定比各自自驾行驶的里程更多,甚至很可能比普通出租车行驶的里程也更多。而即使是拼车与各自自驾相比,也可能不见得孰优孰劣。只有顺风车是减少汽车行驶里程的

而我们都知道,汽车行驶的里程越少,也就意味着能耗越少,污染越少,造成的交通拥堵越少

对于目前被能源安全、雾霾和拥堵困扰的中国来说,顺风车确实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顺风车的另一个常见用途则是短途城际出行。因为车速快,耗时少,单位里程油耗低,同时每单总价高,又不太受普通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竞争(因为价格太高),城际顺风车是有利可图的,也存在大量的全职或兼职的营运司机在跑。这次出事,温州姑娘也正是从乐清虹桥前往永嘉,行程 60 多公里,属于短途城际出行。

我对温州当地的交通并不足够了解。但一般来说,至少 20 座以上的长途中巴或大巴要能盈利,必须是客流量较大的线路。而这趟行程一头只是一个比较大些的镇,另一头也不过是个县城,多半是没有直达车的。即使有,恐怕班次也非常少。而去乐清县城坐车,肯定是要比较折腾些了。

而我自己也经常乘坐滴滴顺风车往返山东日照家中和青岛机场,行程 140 公里,一般都是 3-4 名乘客的顺风车拼车单。

日照到青岛机场的客流量不小,有机场大巴直达日照,而且座椅宽大,远比顺风车舒适。而且全程高速,安全性更好,平均行驶速度也可能更快。但对于我个人来说,机场大巴也还是远没有顺风车方便,原因有以下几个:

  1. 毕竟大巴需要多几个人才能盈利,因此班次还是没那么多。每 1 小时或 1.5 小时才有一班,如果恰好错过前一班,就要等好久。而顺风车一车拉 3 人甚至 2 人就够司机赚,一般 20-30 分钟就能出发。长途飞行之后一般很累,加上往往回家时间也不多,能早一点回家总是好的。
  2. 我家在日照市区东北角,如果要乘坐机场大巴,我需要先打车往南走十公里到达机场大巴站,上车后机场大巴再向西开穿过城市中心区,然后从城市西郊上高速,此时再转往东北方向去往青岛。回程同理。而顺风车往往是从城市东南方向出发,一路向北接够客后,再从我家附近经过,走沿海一级公路直接往东北,二三十公里后上高速。对于我来说要近很多(虽然顺风车为了省过桥费不走跨海大桥而走环胶州湾高速),而且整个城东地区都是这么走比较快些。再加上顺风车直接送到家门口,以及等车时间少,大概能省 1 个小时时间。即如果坐大巴,出机场到进家门要 3.5 小时,而打顺风车就只要 2.5 小时。
  3. 有些时间没有机场大巴,比如从青岛机场出发早上最早一班也是 10 点,如果一大早的到达航班,就只能坐顺风车。
  4. 顺风车价格 100 或多一点,大巴 85,但是大巴到站后还要再打车回家,总花费基本相同。(不然就是父母去接,看起来不花钱,但实际上他们跑一个来回成本更高)

实际上,早在滴滴顺风车出现之前,这条路线上黑车也不少,从青岛机场出来,就有黄牛把有意乘车的乘客与恰好过来机场附近回程空车的司机匹配在一起,也存在专门来回跑的黑车司机。但是这种模式更混乱,价格贵而且不统一,安全性更难得到保障。而且虽然从机场回家很好搭车,但从家去机场因为起点分散,就很难搭车。顺风车出现之后,其实是把这部分业务正规化了一些。

总的来说,顺风车的灵活性是远胜于长途车的,不但班次和线路的覆盖率更胜一筹,而且最关键的是支持门到门,不需要任何换乘。此外,有些时候公营长途车线路和时间的安排往往只是比较合理而不是最佳选择,而且考虑到信息获取问题都要尽量按整点和整半点发车,不一定是针对客流的最优规划,而顺风车这种个体户模式只要有需求,就能有供给

此外,因为顺风车的兼职车主多,也很容易根据客流量的季节变化调整。对于中国交通的最大难题之一——春运来说,所有公营交通包括民航、铁路、长途汽车运量都很难大幅增加,而如果顺风车发展足够完善,大家拼私家车回家是能提供很大额外运力的。

而中国油价较高,高速收费也不低。人少的情况下自驾出行,如果顺路少两个乘客,也能大大减轻成本。退一万步来说,开长途有个人说说话还能防止犯困。

我在美国有几次自己开车往返洛杉矶与旧金山之间,600 多公里的行程,也因为这样的原因而去美国城际顺风车应用 Zimride 上找了两个乘客,一个人按行价 30 美元,差不多能抵消油费折旧和自己多绕点路的辛苦钱。有时候因为火车太慢(12 小时),飞机买的晚太贵(不提前买要 2、300 美元),大巴太累(8 小时,座椅不宽敞),往返车站 / 机场不找人送打车也很贵,纯自驾又没有伴,就会选择这种方式过去。

而 Zimride 的安全机制也明显比滴滴顺风车要好。提前预约行程的时候,司机和乘客双方都必须要让对方看到自己的 Facebook 页面。快速浏览下,也就能对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大概的认识,虽然不能排除个别专门伪装得人模人样但内心却很邪恶的人,起码能筛掉大部分没那么聪明的潜在罪犯。

中国虽然没有 Facebook,但司机乘客双方互相公开朋友圈(可以不公开加好友方式),可能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而且,对于城际搭车或者频繁上下班搭车来说,如果是私家车主,有社交的需求也正常,只要信息双向透明,双方都认可就没问题了。

隐藏乘客信息可能并不是特别好的方案。因为开顺风车的,特别是那些私家车主里面,也有不少女性,她们也许也为了自身安全不想载男乘客。而也不是每个男司机都可以毫不畏惧乘客中可能的歹徒。

此外,顺风车也很容易可以跟芝麻信用这样的机构合作,要坐或开顺风车必须要信用超过一定分数。而开顺风车的门槛可以更高,司机和乘客也可以自行提高对对方的门槛要求。

而针对女性特殊的高危情况,也可以单独设立一个只有女性乘客对男性顺风车车主进行打分的“尊重女性评星”,低于一定分值后会停止向女性派单。同时可以提供只对女性乘客开放点选,只对女性乘客可见的标签。如果看到高危关键词频率出现较高,乘客也自然会提高警惕。而如果顺风车司机害怕女性乘车者乱打分要挟自己,也可以选择不接载女性乘客。

乘客也应该可以选择只搭乘有其他人拼车的顺风车单,对于独自旅行的女性来说,安全性肯定是能大幅增加的。

至于身份证、行驶证、App 用户电子人脸识别、手机号四合一,这应该是目前中国技术手段下理所当然的验证过程,滴滴没有理由不做。而司机的电子人脸也应该是对乘客公开的,既然想赚钱,就不应该那么在意隐私。出租车司机的大头照和姓名可是配上工号放在车内,可以随时举报的。

而考虑到行车安全,同时避免临时注册的歹徒,也可以要求本人名下有行驶证一年或更多以上才可以注册为顺风车司机。驾龄长不见得开车时间长,也无法排除掉那些临时弄个车去犯罪的歹徒。

退一万步来讲,如果有身强力壮的人自信自己碰上歹徒也不怕,愿意选择顺风车,也应该给他们以选择的权利。

当然,最好是市场中有滴滴之外的其他运营商,让人们真正拥有选择的自由。垄断总是滋生傲慢与懒惰。

办法总比困难多,削足适履固然不可取,但因噎废食也并非良策。

错的是滴滴,不是顺风车。


 

更多关于新出行的分析、讨论和论文介绍,请关注专栏:

2030 出行研究室

Ivony,大隐隐知乎

短暂做过一段时间的顺风车司机,简单说几点。

首先是顺风车的出现是需求,并且是乘客的需求,说白了顺风车就是拼车。从这一点上来讲,顺风车业务只要上线就一定有人用,因为需求是摆在那里的,专车或是出租车的价格和顺风车几乎没有任何可比性。绝对的安全并不是刚需,只要价钱合适,人们是愿意冒一定的风险的,譬如闯红灯。

这里的问题是,滴滴的顺风车是打着顺风车幌子的另一种业务类型,滴滴在顺风车这个业务的产品研发上纯粹是在走歪门邪道。而很多人根本没有用过或者仅仅凭借自己的想象对顺风车指手画脚乱提意见。

很多人对顺风车有非常错误和片面的理解,大部分方案事实上真正实施事实上只会事与愿违,因为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你们想要顺风车更安全,就应该吸纳那些更多以赚外快和小钱为目的的司机。如果一个司机开顺风车不是为了赚外快和补贴油费,那他会是为了什么?!

所以,顺风车的产品设计应当以保障司机经济效益,乘客安全利益为出发点。以此我谈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1、顺风车应当是远距离出行的首选方案,10km 之内顺风车并不是理想的出行方案。

我看到有些人甚至建议取消跨城,高速的顺风车业务。我想说你不如直接取消整个业务好了,你以为顺风车司机能赚多少钱?顺风车的定价只能基本覆盖油钱而已,如果接了顺风车的单不走高速那还不如不接算了。

逼走了为钱接单的司机,那么会剩下哪些司机呢?

2、顺风车应当鼓励拼车。

事实上,每年春节都有人拼车回老家,拼的人越多,行程便越安全!一个单身妹子被司机拖到荒郊野外无法反抗,一车单身妹子司机能都拖到荒郊野外逐个那啥么?你以为司机都是施瓦辛格?

而现在的产品设计中根本不鼓励拼车,拼车对乘客优惠而对司机的奖励极低。并且,司机对拼车有完全的选择权,乘客只能选择不拼车,而不能选择强制拼车。

建议顺风车应当加入强制拼车的选择,单身妹子可以选择只乘坐已经坐上了一个乘客的顺风车,安全系数可以提升很多。

3、顺风车应当定点上下车。

定点上下车对于司机和乘客的安全系数都是有极大的提升的,并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异常情况。

选择在治安岗亭,人流密集且有停车位的地方定点上下车,对双方都安全。更可以节省司机的油费和沟通成本。

现行的产品设计中,顺风车的上车点和下车点和滴滴专车一样。我后来只要一看什么便利店,什么小区,不在大马路上的上车点和下车点都一概不接了(绕几个弯多出来的油费赚的钱都不够)。而很多乘客根本不知道,产品也不做出引导……

上面说过了,顺风车应当作为远距离出行的方案,乘客多走几百米路是可以理解的。

4、顺风车应当尽量匹配有过交易的司机和乘客,而不是匹配陌生人。

这个就不废话了,这种措施可以大大的提高安全系数,而滴滴显然不是这样想的,滴滴甚至用快车一样的调度算法,刻意匹配陌生人,或者给新手司机分派更多的单,吸引他们留下来。

顺风车每天的车主和乘客的路线相对固定,应当鼓励车主和乘客购买月票,建立长期的合作互赢关系。

5、与其搞那些没用的人脸识别,不如给车装上 GPS。

接连出现的事故里面我们是不清楚司机的身份么?显然不是,我们是不知道车在哪里?人在哪里!

搞这些什么哄鬼的人脸识别意义何在?

我上面说过了,正确的顺风车产品设计原则应当是:

保障司机经济效益,乘客安全利益

而滴滴的顺风车设计原则是什么呢?

保障司机交(pao)友(niu)需求,乘客(zhan)省(pian)钱(yi)需求

所以我这种就想拉个人赚油费的司机,拉了十几单顺风车后再也不想拉了……

对的,我就是被某些乘客恶心到了……

最后,奉劝各位乘客,为了自己的安全,应当多从司机的角度考虑问题,求着你上车的司机恐怕不是冲着你那点儿油费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