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给了生活义无反顾的勇气

图片:《大约在雨季》 幸福给了生活义无反顾的勇气

嗜啡电影,影评作者

六月 8 日 2018

《大约在雨季》—土井裕泰

一位母亲,一个爱人,她对爱的最伟大诠释,就是义无反顾地奔向那场命运中早已预见的死亡。

轻轻地我将离开你

请将眼角的泪拭去

漫漫长夜里 未来日子里

亲爱的你别为我哭泣

前方的路虽然太凄迷

请在笑容里为我祝福

虽然迎着风 虽然下着雨

我在风雨之中恋着你

没有你的日子里

我会更加珍惜自己

没有我的岁月里

你要保重你自己

你问我何时归故里

我也轻声地问自己

不是在此时

不知在何时

我想大约会是在冬季”

——《大约在冬季》

艺术创作上的巧合是一种难得的默契,歌中所唱的也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只是场景从冬季换成了雨季。

《大约在雨季》简评

来自日本的治愈系

岛国电影把两个极端风格做到了极致,要多变态有多变态,以及要多纯爱有多纯爱。能够让人在绿意盎然的乡村田园,回归对生活诉求的本质,短暂忘记显示的压力和烦恼,看着片中的人物过着我们所向往的恬淡的生活。

没有狗血的剧情,也没有过分造作的煽情。影片所有情感力量的源泉,就是生活本身。看似只要呈现出生活的零散细节,就不会失败的作品,其难度往往在于创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此类治愈系的影片的最大挑战,就是观众是否有耐心跟着影片的慢节奏,没有紧张的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就像用砂锅煲出的一碗白米饭,总有人能品出其中的甘甜。可如果有的观众让让着要加老干妈,就不是这么回事儿了。

一场葬礼,两父子的共同心结,就是对已故爱人 / 母亲的歉疚。

小澪,抱歉,我没有给你幸福的生活。

妈妈,抱歉,我的出生害得你失去了生命。

在外人眼里,这是对可怜和不幸的父子,小澪生前做了一个冲动而且荒唐的决定,她死后又留下了一个残缺的家庭。男主人秋潼巧(简称阿巧)因为脑中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异常,导致没有健全的生活能力,会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晕倒,所以只能选择居住在较为偏僻的地方。他们的儿子佑司,在 7 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而母亲正是因为选择生下佑司时难产,身体遭受了重创。

父子二人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表达完自己全部的爱。如果上天能够再给我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

然后,爱的奇迹就这么出现了。

当已故的小澪再度登场时,影片就从日系生活片风格(类似《函馆咖啡》和《浪矢解忧杂货店》这种调性)切换到了浪漫童话系风格。抛开合理性和真实性,就像妈妈睡前翻开的一本故事书,放松地讲起了一个枕边故事。

观众也像孩子一样,跟着舒缓的节奏和暖心的语调,进入了这场三口之家的美梦。

正如这对父子所期待的:小澪 / 妈妈,让我再爱你一次。

既然命运安排我爱上你,那就让我尽力学会这一切吧。

与其它纯爱治愈系电影不同的,感情本应该像棉花糖一般缠绕着千丝万缕,随着时间的累积而慢慢变得柔软和甜蜜,可影片是先给主角的生活定出了一个框框——你已为人妻,已为人母——再让人物以此为目标,在过程中丰富和填充自己的幸福。就像是磨豆腐,往一个木方格子里面填上生活研磨出来的各种美好片段,最后用几滴卤水,凝成一段完整的人生。(百度了一下之后,让我已经没有办法正视磨豆腐这个字眼了,金敏喜和金泰梨的《小姐》又浮现在了我深深的脑海里)

治愈系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就是看不到过分情感宣泄的发力,没有夸张的声嘶力竭,也不会刻意去编造出一些狗血剧情来博人眼球。看其它类型的电影,看的是别人的生活,而治愈系电影用一些大多数人都似曾相识的生活片段,来唤醒我们关于自己生活中那些买好的回忆,从人物身上,看到自己或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片《大约在雨季》也正是用这种方式,把每天早餐、上下班、整理家务、周末郊游这些再普通不过的场景堆叠在一起,做成了一个电影版的《向往的生活》。

小澪按照画给儿子的故事中的约定,在一年之后的雨季归来,没有了之前的记忆,而这张白纸上之后的每一笔,全部都是生活的色彩。

小佑司的懂事听话,让人喜爱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疼。原本在玩变形金刚,听到庙会就按捺不住的年纪,不应该有如此多的心理负担。

倒挂的晴天娃娃,就是对母亲不舍的最好表达。可能也正是佑司的这份爱意,让这段爱的奇迹延长到了六周的时间吧。

老爸老妈的爱情

爱情故事会落俗,甚至放现在会有很多人不太相信这种“门不当户不对”却厮守一生的一见钟情。可有时想想,是故事太假,不可能发生,还是我们太现实,以至于不相信美好?

最早认识中村狮童,还是在李连杰版的《霍元甲》(2006 年)当中。在本片中看上去腼腆又有些迟钝呆萌的阿巧,和霍元甲当中杀气外露的武道家天差地别。现实生活中的两位演员,也借着此片中的感情积累,喜结连理。

不过比较令人唏嘘的是,中村狮童也是一个生活中的演员。两人一年多的婚姻,也因为中村狮童的婚外情而宣告破裂。这就应了那句歌词“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尽管现实比较残酷,但影片中的感情还是很干净的。阿巧尝试用自己的视角给小澪讲述他对她的爱恋。

成绩不太好的体育生,暗恋上了邻桌的学霸女班长。这种设定的确被很多校园青春片用烂了,可我们的男女主角,阿巧和小澪却完全没有那种欢喜冤家的互动,没有相爱相杀。两个人整个高中的青春,都像毕业的夏天一样,闷闷的。

整个恋爱的过程其实一点都不浪漫,但说不上为什么,阿巧和小澪之间总是有着牵绊。

二人以当时签同学录的一支笔作为契机,又进行了一次久别重逢。这次阿巧打开了憋闷了许久的话匣子。

咖啡店里的滔滔不绝,就是男人恋爱的冲动吧,一股脑地使出浑身解数,也完全顾不得是否惊吓到了对方。甚至处于兴奋中的语无伦次,都让人觉得爱情是会让人变得可爱的。

影片中比较经典的伸手取暖,一个温馨的小细节被拿出来放大,我想也一定唤起了很多人的幸福回忆吧。

家庭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它既需要爱来维系,同时又能孕育出爱。

小澪正是在先认识到了家庭关系,再试着去找回跟爱有关的感觉。这与大家认知的先酝酿感情后组建家庭的过程刚好相反。这应该也是片子的一个主旨,爱的感觉是不会受时空限制的。

在晴天里道别

相聚时有多温馨,离别时就会有多伤心。

短暂的幸福,总是会成为情绪的铺垫,引导观众“多情自古伤离别”。

雨天终究会放晴,阿巧和佑司也终究要面对即将失去小澪的现实。但在临别之时,最痛苦的却是小澪——眼前一切的幸福来得突然,梦碎得也突然。

影片中竹内结子最棒的一场戏,出现在她把阿巧托付给一直暗恋他的女同事那一段。

要一个女人把自己拥有的幸福拱手让人,这太难了。竹内结子把这场戏最难的内心矛盾通过起伏不定的表情给演绎了出来。强装镇静和洒脱,希望阿巧和佑司在自己走后依然能够有人照顾,得到幸福,可内心对幸福的眷顾有让她显得自私,舍不得松手。

当晴天终于到来的时候,小佑司飞奔回家找妈妈是一处泪点,观众的心情也跟着佑司奔跑的脚步和配乐的节奏紧张起来。最怕的不是告别,而是来不及道别。(小正太真的特别会演戏,看到晴天那个快要哭出来的失落眼神)

与此同时,阿巧也在往回赶。

一个曾经的运动健将,曾经无数次与时间赛跑,但这一次,他是拖着残缺的身体,奋力抓住幸福的尾巴。

临别前,小澪给了这对父子一直以来的心结做了一个完满的解答:

她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足够幸福。

阿巧用自己的口袋留住了小澪的最后一丝余温,在雨季放晴,最后一个雨滴滴落的时候,小澪也随之消失。倒影的镜头处理,很唯美。

清新脱俗的穿越

影片如果在小澪消失的地方就结束,顶多只能算是个清新风的悲剧故事。

当我们以为女主角就像灵龛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小倩时,结局告诉我们这无关鬼神,只是个穿越。

这场穿越就发生在小澪的那场车祸后。阿巧因为自己的身体问题不想拖累小澪,就说出了一些决绝的话。

而小澪,却在车祸昏迷的过程中,穿越到了自己死后一年的时间线上,再次与阿巧佑司父子相见。

命运把今后的人生摆在我们面前,问到:

你要不要?

8 年后会死的哟。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但一本日记,从小澪的视角,又把当初的爱情故事回顾了一遍。把我们之前一直以为的单相思,变成了两情相悦。

这个结尾的情绪就一下从悲剧中超脱出来,给人满满的希望和正能量。

小澪见到了自己可以获得的幸福,也知晓了自己选择这种幸福所要付出的代价。如果不选择这种生活呢?另外一种生活会不会更幸福呢?小澪不知道,她没有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抱以幻想,只是确认了已见的幸福是自己想要的。

所以她选择了义无反顾地走向自己看到的这些幸福,尽管她知道自己要在 9 年后面对死亡。具备这种追求幸福的坚定和勇气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吧。

终于把之前很多说不通的地方都解释通了,比如小澪为什么在一次约会之后就和阿巧确定了恋人关系,再比如两人即将分手时,小澪突然跑来找阿巧要结婚。

这一切都源自小澪的选择:我爱阿巧,跟他在一起的我才会得到想要的幸福。

结尾处的一大片太阳花,让我想起了陈晓东和秦海璐演的《停不了的爱》(2002 年),以及当年电影频道一直在播的陈晓东版本的《我愿意》。虽然唱功比王菲差了好多,但结合片花听起来要更深情。

其实治愈系的片子可点评的地方并不多。好的作品无非几点:纯、真、美。

在一个舒缓的节奏中,聆听一个并不需要费劲理解的故事,尽管剧情设置会落俗,不过就像肚财说的:“抓娃娃很疗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