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喜欢的人,有时越是想躲开?

图片:《重庆森林》 为什么越是喜欢的人,有时越是想躲开?

为什么会有越是喜欢越是远离的心理?

覃宇辉,提供远程心理咨询/武大心理学学士、宾大教育学硕士/个人号:宇辉心理

你会不会感觉,自己是一个矛盾体?

明明很想他来安慰自己,嘴上却轻描淡写地说:“我没事”;欣赏他的人品和能力,但跟对方讲的都是“你真的很差劲哎”,表现得特别嫌弃;渴望跟暧昧对象在一起,但每次见到他却选择回避,避不开也装出很冷漠的样子。我们的远离,可能让这段感情无疾而终,最后错过对的人。

为什么越是喜欢的人或事,越会让我们想否认,想逃避?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用反向的方式来述说喜欢,减少焦虑感。明确的表达“我爱你”,是一件让人恐慌的事。这就像把自己的心交给喜欢的人,却不知道他会如何对待自己。要是对方嘲笑,甚至把这份心意当成把柄攻击我们,带来的伤害是毁灭性的。为了不暴露软肋,任他随意地操纵,我们情愿穿上铠甲 ——「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以此来解除内心的焦虑。

就像少年时代,很多男孩子默默暗恋着一个女生。他们不会直接献殷勤,跟她表白。反而给她取外号,捉弄她,把她整得很生气甚至记恨他们。但某天那个女孩子快要毕业了,他们却是最不舍,最难过的一个。这种情况,其实就是青春期的好感,因为父母和学校的管束被压抑到潜意识,最终通过反向形成的方式表达出来。

越亲密,越疏离,也是把自卑感投射到对方身上,觉得他不会接受这样平凡的我们。在我接触的来访者中,很多人都远远地看着喜欢的人,极力克制住自己,不敢在他面前表达一点心思。普遍的心理活动是:“他那么优秀,怎么会看上我呢?真的跟他讲,估计连朋友都做不成了吧。”消极的自我认同感,还有对自身条件的不自信,让她们「投射性地认为」:对方也觉得我很差,一定不会接纳我的。但实际上,这是把自我厌恶强加给对方,以己度人。要是她们认同自身价值,觉得“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也会倾向于认为对方欣赏自己,对表白更有信心。

难以亲近喜欢的人,也是因为创伤的早年经历,形成回避型的依恋模式。难以建立稳定情感联结的人,往往在和父母的关系中遭受严重的创伤。比如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和父母处于长期分离的状态;爸爸妈妈经常爆发“世界大战”,成长过程缺乏温暖和关怀。没有被父母好好疼爱过,得到充分情感满足的小孩,他的依恋关系往往是「不安全型」。总觉得照顾者靠不住,有一天会被他抛弃,所以从开始就选择回避和不信任。

形成「恐惧 - 回避型」依恋的人,会假设亲密关系是充满伤害的。想到跟对方在一起,就会很害怕:“他对我态度变得恶劣怎么办?”“要是他喜欢上别人呢?”不敢把心交给对方,甚至逃得远远的,担心经历这些不愿面对的事;而对于「轻蔑 - 回避型」依恋的人来说,他们逃避的方式,是假性独立:虽然想得到对方的爱和照顾,却把情感需要压抑在心底。表现出来的就是:再如何想跟对方见面,都不会主动打一个电话,只把心里话跟朋友倾诉。甚至越喜欢一个人,就会越恐惧,越装作不在意。

那该如何调整这种关系模式呢?

意识到“反向形成”的心理防御机制,正面表达对暗恋对象的情感。当我们喜欢一个人,却无比想要逃避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一句:“这是在反向表达呢。可能我想做的,是靠近他而不是远远地躲开。”把潜意识的愿望带入意识层面,更好地觉察自身的心理状态。明白对他的真实想法后,可以考虑焦虑感较小的,跟他接近的方法。比如在朋友圈互动,借着美食、旅游等话题多聊几句;让共同朋友组一个小型饭局或者户外活动,增加跟对方相处的机会。

增强自我认同感,降低自卑性投射的影响。在知乎上看到过“双向暗恋”的帖子。明明两个人对彼此都有好感,但却因为各种顾虑,拖了很久才明白对方的心意。要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学会认同自己,慢慢跟自卑感和解,逐渐发展出试一试的勇气。最直接的方法,是在心里跟自己开「表扬大会」:「我觉得,XX(代指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恋人。请你说出三个你欣赏她,被她吸引的点。」然后从客观的角度,觉察自身积极的部分。不断累积认同感,减少自卑对感情的影响。

学会区分过去和现在,重新评估根深蒂固的消极观念。面对喜欢的人时,我们不可避免地想起早年创伤,把激活的不安全感扣到对方身上。当我们觉得不需要爱,或者这段感情必定会破裂,以此为理由躲在保护壳里时,不妨和自己「辩论」:“这些判断,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还是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得到呢?”“现在相处的这个人,是曾经伤害我的爸爸妈妈,还是很不一样的个体?”当我们意识到,这些害怕、冷漠是针对过去的,没有好好对待我们的客体;而现在的暧昧对象,是和父母不一样,值得信赖的人,我们就能调整认识,更轻松地和对方相处。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 宇辉心理 (yuhuixinli2017)。

作者:覃宇辉 | 武汉大学心理学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