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青年生活故事 · 一弯身躯,多少过客

图片:Public Domain 城市青年生活故事 · 一弯身躯,多少过客

每一个变换过生活城市的年轻人,心中想必都留下了一些记忆和故事。来到陌生的城市读书、打拼,经历离合散聚,有的城市最后成了一些人的第二故乡,有的则成为另一些人压箱底的隐秘心事。

在某一座城市曾经的生活给了你什么?5 月到来前的两周,「城市青年生活故事」每天一篇,每天关于一座城。但愿你在这些只言片语之中,能想起某些熟悉的人或事。

在北上广深打拼的单身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发条橘子667,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

@

2014 年 8 月份的一天,我还在图书馆里复习考研。那天气温很高,我旁边狐臭的大哥向我传来的愁云惨雾让我变得十分狂躁,于是我提起书包冲出了图书馆,回到寝室洗了把脸。

“妈的,不考了。”我决定。

第二天我在网上投了几份简历,第三天收到了几个面试通知。

下个周四我坐着哈尔滨飞往上海的飞机,前途未卜。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知道如果那天如果没有那么热,或是我旁边那位大哥换成一个没有狐臭的萌妹子,之后的一切还会不会发生。

总之,我成为了一个考研的逃兵。

@

2014 年 8 月 14 日,我跨越了 1800 多公里,第一次来到上海。

在这之前我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只停留在著名原创作家郭敬明老师的小说里。

郭老师说这里有大片大片的香樟,淅沥的雨能把街道冲出金粉的奢靡,来往的行人穿的不是 Marc Jacabos 就是 coach。

这一切都让我很尴尬。

因为我一直以为一身耐克就富可敌国了。

直到亲眼见到了这个城市,才发现这里也满大街都是和我一样穿着美特斯邦威的土鳖。

这让我格外的亲切。

@

我面试的那几天住在一家青年旅社。

一个房间六个人,一半是老外。

我先后跟两个法国人,一个古巴人,一个韩国人,一个英格兰人住在一个房间。

几天之后我的手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可见想要掌握一门语言,语言环境是多么重要。

@

同时我们也在为了消除语言的壁垒作着自己的努力。

比如说我教两个法国人用“你瞅啥”和“瞅你咋得”对话。

那几天他们两个孜孜不倦的练习,一脸不被人理解的喜悦。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文化输出吧。

@

记得我面试那天下着小雨,跟我一同面试的有两个人。

第一位面试服务器的哥们儿头发秃得很彻底,背心裤衩人字拖,神似《功夫》里的火云邪神,另一个面试运营的哥们儿则打扮的文质彬彬,西服马裤长筒靴,穿得跟希特勒青年团一样。

那天我的面试官就是我现在的老大,人称智哥。

智哥是个年近四十的资深程序,技术大牛,十八般代码全都耍得有模有样。

每周能从老婆手里领到 200 块的生活费,没钱的时候中午经常跑去喝羊杂汤。

“我的理想是包养个小三。”攥着 200 块钱的智哥信誓旦旦的说。

@

面试之后我拿到了实习的 offer。

之后回到了哈尔滨,跟学校的老师商量请假。

“哦,找的什么工作?”老师问。

“手机游戏前端程序。”我说。

“游戏啊…唉,年纪轻轻的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要贩毒呢。”老师说。

@

我在十月份回到了上海,在公司报了到。

我租的房子在公司对面,一个酒店式公寓。上班步行十分钟,其中五分钟是等电梯。

不算加班费,实习期一个月工资 3000。

房租 1700。

算上厕所十平米。

毕竟上海,寸土寸金。

“住的怎么样?宽敞吗?朝向好不好?”每当家里人打来电话问我情况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如何开口。

朝向好不好我也不知道。

因为压根就没有窗户。

@

我们项目组有个酷炫的不得了的名字,叫“守夜人”。

我一直以为是哪个领导看了《冰与火之歌》一时兴起给我们起了这个中二的名字。

直到后来我第一次加班到天亮才理解了这个名字背后的智慧。

给渠道出版本的时候整整一周都在凌晨下班。

回家拖地洗衣服洗澡。

折腾折腾就到三四点。

还好房间没窗,不然刚躺下天就亮了。

@

程序员是个苦逼的职业,赚的多死得早就是说这些人。

那么比程序员还苦逼的职业是什么呢?

程序员实习生,赚的少死得早。

3000 块钱,真是得玩命啊。

毕竟我在一个羊杂汤都要 15 块钱一碗的城市。

生活成本不算低。

@

那天我掐指一算距离发工资不到两天,于是超市里买了些日用品。

两天之后我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坐等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奈何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八九不离十。

公司人事上楼告诉我说实习生工资在半个月之后结算。

随之而来的是世界五百强企业发给我的私人短信。

“尊敬的动感地带用户,由于预存话费不足,您的手机已单停……”

操。

@

于是我托房东帮我换了个更便宜的房间。

每个月可以省 300 块。

返还的租金足够我多撑几天。

房间 2m 乘 3.5m,依然没窗。

马桶是唯一的家具。

甚至床都没有。

只有个硬的和直接睡地板没区别的床垫。

房东说我那之前住的是个妹子。

我搬去的时候满地垃圾和马桶里散发的恶臭使我实在没法相信这一点。

当我跪在厕所地上刷马桶,被威猛先生呛的直咳嗽,我觉得自己从未如此强大。

于是我便明白了,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会做”这回事,当你失去了所有的依靠的时候,自然就什么都会了。

@

值得一提是我的新邻居是个耳背的傻逼。

这个傻逼把电脑调到最大音量玩 QQ 斗地主。

“斗地主!”我就知道这傻逼在斗地主。

“抢地主!”我就知道这傻逼在抢地主。

每天深更半夜电视开的巨他妈响,他看《康熙王朝》那几天,一到凌晨四点多我就得“听!铁蹄铮铮!”

@

有天在公交上听见了一句歌词,是这么唱的:

我希望每天有一百个钟头

一半跟你一起

一半去想你

我觉得这个作词的人简直是傻逼到家了,每天有一百个钟头竟然有空去干这么无聊的事情。

而我每天要上班,加班,复习期末考试,忙毕业设计,写论文……

@

我去年十一月份回学校期末考试。

一共六科,过了五科,一个没给我平时成绩。

@

再回上海之后已经十二月了。那时候我住的地方室内温度在零上八度左右。

刚回上海哪天我第二天早上六点多钟就起床去公司上班了。

并不是我勤奋是因为公司有空调。

@

之后我在某电商买了一个电暖气和一个电热毯,全是最便宜的。

某电商快递还是挺赞的,下午就到货了。

当天晚上我打开电暖气,给屋里烧到十七八度,愉快的睡了一晚。

第二天发现一宿花了三十多块钱电费。

我住的地方商业用电,一块四一个字。

那是我到上海之后第一次开电暖气,也是最后一次。

而电热毯只有一米五,我一米八,只能保证半个身体不冷。

@

除此之外,我每天晚上要洗澡的时候,都要出门长跑六公里,跑出一身汗之后再洗澡,才不会冻得直哆嗦。

半个月后,脚踝跑废了,看病花了 200 多。

恢复好了之后知道了跑之前先热一下身。

上个冬天我基本每天除了跑步洗澡睡觉之外,都在上班或加班。

因为公司的空调,不用自己付电费。

@

另外那段日子公司的确很忙,年底了嘛。

出 OB 版本客户端那几天,我连续上了 40 个小时班之后,回去睡了一觉,又回来上了 26 小时班。

2015 年一月份我工资开了 3800 多,二月份 3600 多,基本工资 3000,加班费一天 30 封顶,感受下。

@

然而,平静的生活下总有暗涌的波澜,那是二月初的一天,我掐指一算也该买回城卷……啊不是,回家的机票,我才知道自己有多天真。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一个东西最贵也就是全价的时候,然而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春运十二折的机票。

回家 1800 多,往返 3600 多。

整个买票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在滴血,我不止一次冒出走回哈尔滨的想法。确定按钮点下之后,我大学四年攒下的生活费和在实验室赚的外快基本上就都交代了。

在我来上海之前,我想在自己身上做个实验,试试我不花家里给我的钱会不会在上海饿死。

当我坐着 1800 块的经济舱重新站在哈尔滨的土地上的时候我终于得出了结论:

饿不死,但会很惨。

@

春节放假之后我又回到了上海。

生活依旧操蛋,但我似乎已经可以在这种操蛋的生活中活的游刃有余。

我知道了热水器要加热多长时间水温能刚好洗澡不至于烧的时间太长浪费电。

我知道了每天什么时候出门上班才会刚好不迟到。

我知道了楼下便利店哪种口味的面包好吃又便宜。

我知道了水果摊几点之后草莓会贱卖。

我大概学会了不少东西。

四月的时候我又搬了一次家。从酒店式公寓办了出去和同事合租,1300 一个月,并且再不用掐着表烧洗澡水了。

我上个月末回哈尔滨清考加毕业答辩,走之前和公司的领导谈了转正的工资,五位数加奖金,没有试用期回来就转正。

虽然比不上很多分分钟几十万的成功人士,至少对我来说已经是个不错的起点了。

你看,生活似乎也没那么糟糕了。

@

记得之前有天周末加班,中午我跟智哥在公司旁边的路边喝羊杂汤的时候,智哥加了我微信。

我看到了他联系人的名单里面有好多这个圈子的大牛。

“我感觉我把你朋友圈的身价都拉低了。”我一边喝汤一边自嘲。

智哥看了我一眼,意味深长的说:

“莫欺少年穷。”

完。

上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焉知,ACG爱好者/多平台游戏玩家

这里高楼下永远都挤满了人,人流拥挤的商场里你也别抱着淘到便宜货的心理了,节假日每次购物可以排上半天的队。

不知道你坐过早上早班的二号线和六号线地铁么,地铁站里放眼过去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攒动,拿着早餐赶着上班的,打着电话大喊大叫的,当你用尽全身气力挤进了那个让人窒息的铁皮里,四周又被压得全都是人。穿着西装的靠在你旁边燥热的扯着领带,穿着工作服浑身都散发这可怕味道的民工。到站后你会被一大波的人流推下,然后在换乘站的中间无助的被各路的人流冲打。

人们在这座城市里总是在跑,时间永远不够,也许你时间充裕,但是看着身边跑动的人群你也会不由自主的忙乱。可悲的是有时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结果一天天下来却也身心俱疲。

上海有着所有大城市的通病,就是生活里的每一个环节都已经发展的极为健全,过于流水,这就使得这些完美的机制织成了一个个不变的规矩,你知道星巴克的拿铁 32 元一杯,麦当劳的汉堡 18 元一个,楼下 711 的矿泉水两块钱一瓶,所有人都不用去交谈,不用去砍价,不需要去询问,拿商品低头付款,只有默默地去遵循那个流程,去做。你什么都不用说就能一天天的过去。

在这个城市营造的巨大机器里,所有人都要顶着无比巨大的压力生活,当初刚来上海的时候我也梦想着能活的又牛逼又厉害,有游艇,住豪宅,开兰博基尼。反正至少到现在我估计是把游艇丢了,没见到豪宅,也没有兰博基尼给我朋友说你随便开,但特么别把油门一下踩到底。

有时城市机器的目的就是用来碾碎梦想的,无论是你的生活还是情感。他会摧毁你,压倒你,然后不留任何痕迹的碾过你,不管你一夜多么肝肠寸断,第二天屋外街上依旧车水马龙。

但是,我还是打心底真心的爱着这座城市。

一座美的城市,应该在一天,一季,一岁里变幻出不同的色彩。

日出时的上海刚刚从夜里苏醒,青石板的小路上蒙着潮湿的晨雾,路口有推车卖早饭的人,油墩子和锅贴在锅里滋滋的响。夜晚的马路上一辆车都没有,你可以晃悠在路的中间,看着红绿灯不停变换,慢慢的逛,慢慢的拍照,在看不到头的路上,一切都安安静静。

夏天会有开着小货车卖冷饮的人,十块钱一杯的冰柠檬茶能直接让你忘记外面太阳多么燥热。冬天所有便利店里都能找到两元钱一碗的热豆浆和各种花色的关东煮,抱在手里整个人都复苏了。

这里的人爱过节。即使你不扫墓也可以在清明吃到甜甜的青团,在劳动节的小长假里大家会跑去世纪公园的大草坪上野餐,在上面打滚,晒一晒难得春天的太阳。儿童节多大的姑娘都会缠着男孩去给他们买零食,跑去超市一车车的推,然后听男孩说那句你永远长不大。圣诞会从 12 月泛起味道,从各大商场挂起的彩灯,圣诞树,还有星巴克的小红杯里开始,有持续半个月的圣诞集市,也许你什么都不会买,但是置身其中就会感觉好像一个转身就能碰到送你礼物的圣诞老人。

若是你爱跨年,外滩有最灿烂的花火表演和灯光秀,徐家汇教堂会有新年赞歌,整座城市通宵不眠。

如果你爱看展览,莫奈高更的画展每年巡回,数不清的艺术家展览可以让你天天蹲在展厅门口。

或者你喜欢文学?走在外滩上,你站着的地方,鲁迅住过,丁玲走过,张爱玲坐过,那外摆渡桥上甚至有王琦瑶的影子。

你说你爱二次元?每年两次全国最宏大的漫展可以让你置身另一个世界,福州路不输秋叶原的手办店也能让你挨家尖叫。你能收到你喜欢的轻小说,也能在同好会上碰到和你一样的信仰者。

你想追明星?中国的外国的,梅赛德斯里天天都在狂欢,每年看到眼花的演唱会烧光你的毛爷爷。

你说你爱吃?长岛酒店棒呆了的法国菜,九井酒吞的日料吃一顿舔嘴一星期,利苑的杨枝甘露会和你在香港铜锣湾喝到的一模一样。你说你没那么多钱?临汾路的夜市可以让你一百块吃个遍,来上海记得多留点肚子。

这是一座绝不会让你担心的城市,生活的一切都无比的安心,你不用担心上了出租车司机不打表坑你钱,公交卡可以刷一切的交通工具,而且门口便利店就能充值。也不用害怕半夜饿肚子了下楼找不到吃的,不出 200 米就能找到 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或者你打个电话外卖还能直接送进家门。你不用担心去饭店被宰,几乎大一点的店铺都能刷卡,不用担心找不到路牌迷路,当然逛淘宝时候也不用担心邮费。

虽然我没弄到游艇豪宅兰博基尼,但是我也可以拉着姑娘,摊开城市地图,给她个飞镖然后告诉她你扎哪咱就去哪玩。跟三五知己在正大里不出门的看电影吃饭逛街唱歌,外面刮风下雨我都不知道。春天去坐一部地铁直接到顾村公园,看大片大片的樱花。从人流熙攘的淮海路沿着思南逛游逛游的走到日月光从地下吃到三楼。去宜家翻滚在每一个床上,在无印良品里捂着钱包挑着欢喜的物件。然后冬天在大飞碟的下面用那薄薄的一层雪打雪仗。

上海男生没有传说的小气,上海姑娘也没有那么作做那么势利,你会找到心地善良的,会遇到温暖入心的,会遇到见到你就很高兴的,会遇到爱你的,你爱的。

高考备考那会有天晚上复习的闹心了,被沁欢拉着去滨江公园散心,她指着外滩那些形形色色的建筑说:“一千年前这里的人绝对不会想到今后的外滩会是这样,一百年前江对面的人绝对想不到一百年之后的对面会像今天这样,好像这座城市里所有的奇迹都是合乎常理的。所以这座城市的人创造奇迹也是正常的。”后来我想,这才应该是魔幻之都的正解吧,我也更喜欢这种解释。

上海是一个复杂的城市。你需要很久去认清那么多的人,需要很久去驾驭那高到离谱的房价,需要很久去摸清那宏大的地铁地图以及哪家影院爆米花好吃和周四半价电影的场次。

上海是一个简单的城市。你爱她,她就爱你。

在这么多年里我和不同的人走过那些段落,展开都是一段段的故事。2012 年世界末日时候的外滩跨年,2013 年在下了一层雪的梅赛德斯门口,2013 年在建空无一人的庆典广场,早上从九江路顺着往外滩走安安静静的城市,深夜 11 点之后躺在中国馆门口一辆车都没有的马路中间。

我想生活本来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它不需要去夸张去添油加醋,平铺直叙的讲给别人看就是很美。

你有什么留在上海的理由?

知乎用户,公众号“马克厅”(Marketing_2014)。职场,生活,情感,发现你的影子。

来上海将近八年了,说一说我的感受吧。

2009 年 5 月 30 号,我从武汉的母校带着一个包开始了在上海的实习。高考的时候也报考了上海的高校,差了两分,没有被录取。在大三的暑假能够来到上海实习,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是宿命。无论如何,我来的时候没有任何想法,仅仅是实习。

刚来的一段时间,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上海的干净和有序。道路上很少有纸屑,洒水车会定时洒水;上下班高峰期的地铁和公交,人们会自觉排队,而街上忘情拥吻的情侣让我仿佛置身于电视剧场景中,一切梦幻般的真实,我开始了在上海的生活。

实习的公司没能待久,因为年轻气盛,因为生活压力,或者仅仅是因为多了几百块钱的薪水,我跳槽到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有完善的培训、学习、计划、KPI 考核等等,生平我第一次感觉到了职业的含义。

而这座城市的脉络和天际线,也在不知不觉的延伸和拓展着。7 号线全线贯通,八号线试运行,世博会的参展人数历届之最,上海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的吞吐量已经超过了很多发达国家的城市。而今天写这段文字的时候,上海的地铁线路已经进入两位数时代,18 号线已经开工建设,未来还有 20 号线和苏州贯通。

是的,这座城的发展速度永远超过你的期待,十三五规划中的上海城市展览馆随时可以参观,这座城市已经给自己定下了 2040 年的发展版图。这一切,让在这座城的每个人感到兴奋,活力,还有生机勃勃,生生不息。

爱情没有对错,选择坚守就意味着失去初恋。这时候,职场生涯进入了第三年,没车没房没女友没存款,没死。

而这座城,依旧悄无声息的完善自己的规则。居住证满七年可以申请落户;住房开始限购,外地人不结婚不能买房;公积金可以冲抵房租;上海的住房均价已经突破两万直逼三万。

天啊,言必谈房价,言必谈钱,而我依旧没车没房没女友没存款,没死。这个时候这座城给我的感觉是,没有归属感,没人关心你,如上海的冬天,冷,要命的湿冷。

来上海的第四年,仍然是无所作为,而腰包里有了一点点的存款,是的现在看来都不能叫做存款,可以算是零花钱。妈妈说,有钱就会有底气。不知道哪里的自信,我拿起了电话,开始咨询上海的房子,哪怕买一个 30 平的小公寓啊?

最后,中介的话把我打回原形。先生,你的条件不满足买房啊,你没结婚,再说了,这点钱也不够首付的啊?所谓的殊途同归就是,一水儿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五年左右即将迈入三十而立的恐慌时,梦想都统一成了“买房”。什么?房价让勇于追求梦想的青年被迫离开?扯淡,你买不起有人买得起。

而后,在一个中介的“坑蒙拐骗”下,选中了苏州的一个楼盘,买了一个小户型,开始背上重重的壳,尽管如此,我也只能一步一步往上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迎着风往前飞。

感情虽然有了进展,但是一年半后,又夭折了,迫于现实的压力,迫于自己的无知。剪不断,理还乱。

遇到了现在的这家公司,不才的我是冲着经理的职位来的,是的,这没有什么好掩饰的。在一个完整的企业架构中,如果不发生大的变化,你可能十年还是一个专员。如果有一个大的职业提升,不要考虑薪水,跳吧。从此过上了工作责任自己扛的阶段,要对部门的工作结果负责了。

而这座城依旧成为敏感的字眼。

我为什么离开北上广;为什么待在北上广;他年薪上百万,还是选择了离开;我工作了十年,终于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我工作了十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

离开留下,正反面的批评,不一而足,而这座城市还是默默的壮大。每个区都建设自己的城市副中心;上海中心今日封顶,成为全球第二高建筑;上海通往郑州的高铁线路开通;昆明到上海只需要十几个小时;2015 年元旦跨年,外滩发生了踩踏事故,造成 20 多人死亡;外牌限行升级,本月沪牌中签率依旧很低。

拥挤,繁忙,高速,高度。上海这个字眼变得更加敏感,而敏感的背后有成功的喜悦,也有黯然的失落;有欢笑有泪水;有苦涩有甜蜜。

你不得不承认,你熟悉了这样的五线谱,故乡的旋律就渐行渐远。回乡后的乡音亲切,而自己的乡音已经五音不全。你开始习惯了吴侬软语的“桑海吴”,老外的洋泾浜中文;习惯了看街道上情侣的忘情拥吻,和黎明就分手的桥段;习惯了 1933 老厂房的艺术气息;新天地酒吧的石库门建筑。

是你习惯了?还是你变成了其中的一个?不是你离不开这座城,是你变成了这座城的一块砖,嵌在了石库门的砖瓦中,丝毫不显得突兀。

你不在想着离开,是因为,融不进的城市,回不去的家乡。

这座城的繁华,你何曾拥有过哪怕一个晚上?你不曾拥有,所以你留下希望得到。

这座城的繁华,你终日与之为伍,你已经拥有,你不舍得放弃,继续留下。

好和不好,见诸人心。离不离开,见诸自心。

-

有一批刚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学生,对于是否选择一线城市有困惑。对于是或者否这样的答案,如果决定不了,有个方法简单有效——抛硬币。抛硬币的瞬间,你的心里会倾向于一个选择的,这时候就有答案了。

已经选择了一线城市的留言者,想必你们也有一样的感触,或许看完文章后,会变得更加复杂,但是我笃定你们不舍得离开,不知不觉把它乡,当做了故乡。

也有已经在一线城市置业工作的留言者,其实,你们是幸运的。在一线城市置业工作,你们已经荣升为中国为数不多的 10%的精英人群,即使你们自己不这么觉得。随着限购和各种门槛的升级,你会发现自己正在享受着这些城市发展释放的红利。当然也有觉得背负着房贷没有快乐的感觉的,其实可以换个角度,负债也是资产,是你的信用资产。所以,既来之则安之,更好的融入这个城市吧。

张子扬,国家扶贫办重点扶贫对象

这是 2017 年的跨年夜,在上海外滩拍的照片。当天晚上七八点左右,下班后无聊一个人去外滩逛逛,当时人还不是太多,整个外滩,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可谓是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安全感!我在旁边呆立将近半个小时,南来北往的人流,井然有序,我能感觉到人们对于这样的场景更多的是信任。事隔两年人们恐怕早已忘记当时惊慌与无助,但有人记住了那惨痛的教训同时也在告诉我们这样的事不会再发生,一次也不会。

上海的治安,应该可以算中国前几了吧?安全的环境和稳定的秩序才能让处在这个城市的每个人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财富。上海的地位在中国,目前应该是谁都无法撼动的(香港除外,个人感觉香港其实在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于上海)。这里是中国最优秀的城市,必然会集中很多优秀的人才,当然也会有很多不那么优秀的人在这里努力的奋斗着。在这里没有人会担心失业,但却有很多人担心自己不够努力,不够优秀。上海市据新闻报道有近 4000 家教育培训机构(虽然曝光有很多无正规的审批手续),覆盖全市各个角落,侧面反应出了在培训的市场需求有多么的大。不管你能力如何,学历如何,在上海你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跟我合租的朋友,一开始在某服装品牌从普通的员工做起。一年后跳到另一家品牌服装店,目前平均 6k—7k 左右,以他的学历在其他任何一个城市找工作能有四千,已经很好了。还有一个朋友初中没毕业,干电商摄影,目前平均工资 8k 左右。上海的消费大头在房租和吃饭这块,其实如果不追求很精致的生活,这方面的消费也不会花掉很多工资。每个人都没有好看的学历,每个人都能在上海找到自己的位置,凭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

也接触过很多本地人,个人很难感受到他们有排外的倾向。更应该说是南方人的性格如此,你感受不到他们对你热情似火,也不会让人觉得冷漠。上海人对于外地人的感觉,我个人认为是点到为止,不会让你觉得尴尬不自在,也不会让你疲于应对人际交往。很多上海人从事着并不是那么高大上的工作,工资也就几千块钱,但是对于生活和工作,知足就好!其实在上海,只要你努力,就能活的比很多很多人,甚至世界上其他国家大部分的人都要好的多的多。

或许我们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在上海买到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我觉得房子在哪里都一样,中国人重来不是落叶归根的草木,我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天涯。960 万平方公里,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土地,不是让你扎在那当颗草的。走到哪,哪就是家。上海是个舞台,让我们展现自己,更能让我们去发现我们从来不敢想象的世界。

这就是我更愿意留在上海的原因。

匿名用户

两年前国外留学回来,在上海找的工作,说说自己的感想。

做为小城市长大的我,从小就对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有向往。中学时和家人来旅游,站在光陆怪离的陆家嘴仰望高耸入云的摩天楼,心里暗暗想什么时候自己能来这样的地方上班就好了。

两年前初来乍到时,感觉上海满足了我的一切期望。每天出入陆家嘴最高档的写字楼,公司里都是外国人或和我一样的留学生,大家说着英语站在会议室落地窗前每天侃侃而谈投资啊金融啊。下班后和朋友去法租界或新天地听听 Jazz,喝杯香槟,周末去静安寺吃个 brunch,感觉生活美好洋气得不得了。

虽然那时我赚着家乡同龄人两三倍的工资却基本存不下钱,一天的对酒当歌后只能回到自己破旧的单身小公寓,但我依然觉得自己生活在黄金时代,魔都所赋予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我总认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有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我才有机会去追求这些可能性,而那些留在家乡当老师当公务员的小伙伴,我认为他们的人生是单线的,一眼望到头,苍白又无聊。

两年过去了,黄金时代也结束了,我发现我慢慢冷静了下来,也发现自己并没有实现之前的许多幻想。看上去高大上的工作,其实也只是大公司的一名小职员,写字楼亮得能照见倒影的大理石地板踩了两年也已经麻木。起初引以为傲的工资,在上海高房租和高成本的压力下也仅能勉强养活自己。而年龄的增长也增加了我对于自己低存款的恐慌,决定不能再挥霍,要好好存钱。最初的热情褪去后,我也不再流连于那些纸醉金迷的酒吧餐厅,每天辛苦工作后,只想回家点个外卖看集美剧。我开始为高位不跌的房价焦虑,为自己年近三十还没有人生目标而发愁,为未来太多的不确定而迷茫。而我那些留在家乡的小伙伴,已经分别购房买车,结婚生子,过上了悠闲的小城生活。而我还住着狭小却昂贵的出租屋,每天挤着地铁,吃着外卖,只为争取不月光。

但如果你以为这是一个跌下云端的故事,那也要失望了。我依然爱上海,在穿透那层光鲜亮丽的外衣融入了它的柴米油盐后,它的魅力依然持久。我不后悔我的选择,只是比起初来乍到时更理性地考虑过上海对我的意义。

首先是国际化。我从小就喜欢去很多不同的地方探索,海明威说,巴黎是流动的盛宴。不止是巴黎,许多有魅力的城市和国家,在你去过之后,都会一辈子影响着你的生活方式。而最后若非要选一城安定,那上海必定是首选,这里可以说是全国甚至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远胜过北京、深圳,甚至纽约和伦敦。只要经济条件许可,你可以下午在安福路喝着英式下午茶,傍晚去吃个正宗重庆火锅再在巷口撸几串,再去外滩看看夜景顺便吹吹风散散味,然后找家酒吧听听黑人爵士。平时各种话剧,艺术展,音乐节,马拉松更是应接不暇。现在许多其它城市也开始有国外餐厅或各种活动萌芽,但大多不够正宗或昙花一现。而由于历史性的原因,上海是真的让许多不同文化都扎了根,国际化为这里创造了各种标签,这些标签能深深融入或组成你的生活方式,若你有颗包容和拥抱丰富多彩各国文化的心。

其次是多样性。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任意一种人生。你可以发奋图强,这里的教育资源和工作机会和各种迅速发展的行业细分让你快速成长,仿佛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连上班的地铁上也要睁着朦胧睡眼刷刷经济和行业新闻。你也可以安然养老(如果你养得起),安心做一枚螺丝钉,每天准时下班早点回家或发展一门爱好。你会看见各式各样的人活着各式各样的人生,整个城市充满了多样却生动的喜怒哀乐,让你更加了解自己想要的是哪一种。就如现在我会觉得家乡的小伙伴过的日子也很幸福,但我也并不羡慕。于我而言,我们都是在万千种人生中选择了自己适合的那一种。但在上海,我认为未来的可能性依然更多,而我追求它们的成本相对来说比其它地方要低。

最后是疏离性。啊我真是太喜欢上海的冷漠疏离了。没有人关心你在做什么,你可以是 gay,可以三十岁不结婚,可以奇装异服,没有人 judge 你。你可以犯错,因为第二天就会被忘记。你可以交朋友,但大多是情投意合的交谈,而不是人情社会的寒暄。比起关系网密集的小城市,在上海你可以更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说了这么多,每年每天都会有成批满怀期待的人前赴后继来到上海,每年每天也都有成批心灰意冷的人离开。而我觉得,不管最后你有没有留下来,只要在你人生中最充满渴望和躁动的几年,去了你最想去的地方,看过了你最想看的世界,并能对由此产生的机会成本释然,就能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