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著名的心理学「虐狗」实验,看着真叫人不忍心

图片:《狗狗与我的十个约定》 这个著名的心理学「虐狗」实验,看着真叫人不忍心

心理学史上有哪些用动物做的有趣实验?

草芽君,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年轻探索者

著名的心理学"虐狗"实验史中,除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还有塞利格曼的著名"虐狗"实验——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实验。

塞利格曼和梅尔把狗置于痛苦却无法躲避的电击下: 那些无论做什么都无法躲避电击组的狗,大多都产生了「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现象」。

那些成功实现「习得性无助」的狗表现出三种类型的缺陷:

  • 动机缺陷(motivational deficits)

这些狗已经学会了跳起来躲避电击,但它们已经丧失了继续努力躲避电击的动机。

  • 情绪缺陷(emotional deficits)

这些已出现习得性无助的狗显得僵化、无精打采、惊恐和痛苦。

  • 认知缺陷(cognitive deficits)

这些狗在新的情境下会有不良的学习表现。即使把它们放回一个事实上很容易回避电击的情境中,它们也不会再尝试躲避。

不过,很值得关注的一点,这个实验不仅揭示了广为人知的「习得性自助」现象,还通过科学巧妙的实验设计证实了与「习得性自助」截然相反的「习得自助」效应的存在。

大多数心理学通识教材和一般的心理学基础科普文章中并不会提到这一点,以至于对该实验没有深入了解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关键的研究结论,并把关注点过多的放在塞利格曼的"虐狗"行为上。

这里非常感谢且推荐知乎上 @熊爸 的一篇详细介绍该实验设计且读完能带给人很大启发的干货——『事上磨练自信成长 习得自助破心中贼』。这篇文章很深刻地探讨了塞利格曼这个实验对人类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关键点: "以小胜谋屡战,以屡战获屡胜的习得自助"。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些童年阴影,那些经历对于长大后的我们来说往往早已不值一提。

然而,那些创伤是不是在很多情况下都令现在的你产生了习得性无助,以至于你觉得自己仍然没有力量去战胜它们呢?

我们又该如何利用习得性自助和其他方法来战胜那些曾经束缚过我们的牢笼?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我们终其一生来持续探索的问题。

Reference: Psychology and life.Richard J. Gerrig&Philip G. Zimba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