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艾莎门」儿童邪典视频,一些危害更大的东西还在你身边

图片:《黑镜》 比起「艾莎门」儿童邪典视频,一些危害更大的东西还在你身边

端木异

按:这篇是目前介绍 elsagate 始末最详细和深入的中文媒体文章。与其拿着放大镜削尖了脑袋在 elsagate 中寻找阴谋,不如正视一下现实吧,比 elsagate 危害更大的文化影视内容一直都在我们身边,在没有分级制度的情况下家长们甚至毫无察觉。


最近,一批所谓的“邪典儿童视频”,即肇始于 YouTube 网站的 ElsaGate(艾莎门,又称“艾莎公主门”)系列视频,在很多社交网站和自媒体号上被传得异常邪乎且煽情,甚至近乎于都市怪谈,引发了很多家长和网友的恐慌。

和儿童有关的问题向来容易煽动起大家的情绪。毕竟,中国的家长们在历经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幼儿园虐童事件后,心态已经非常脆弱和敏感了。因此,没有必要用一些明显是阴谋论和夸张、恐吓、扭曲的信息,给家长制造不必要的恐慌。国内儿童保护的现况存在着太多的不足和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在很多问题上并不能和国外的情况相提并论。与其拿着放大镜在一惊一乍地审核、分析和脑补一些儿童视频里面所谓的阴谋和洗脑成分,倒不如正视现实,把力量用在真正有用的地方。

本文正式发表时被分上下两部分,这里放在一起。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 YouTube 从 2015 年到 2017 年爆发 ElsaGate 的事件始末。这是一个足以给反乌托邦科幻剧集《黑镜》提供好几集素材的故事。如果你是一个恐慌的家长,希望你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更为理性地对待这类事件。更重要的是,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当下,让大家用更冷静的方式和态度,来真正保护好孩子。

-

第一部分:视频网站的黑镜时刻

一、埋下定时炸弹的 YouTube 低龄儿童视频热潮

2015 年 2 月,YouTube 宣布推出专门为儿童打造的 YouTube Kids APP,根据最初的宣传⑴,这款 App 可以从 YouTube 主站的海量视频中,筛选出对孩子合适的内容,让父母可以放心地休息一会,不用再担心自己的孩子浏览 YouTube 视频时乱点而看到不好的内容。此外,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只播放事先选择好的内容,或者自定义移除掉不想被孩子搜索到的选项。YouTube 的产品经理非常自豪地称,这是一大创举。

然而,这款产品推出仅 3 个月,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就收到了投诉。致力于保护儿童免受各种商业活动伤害的民间组织“让童年远离商业”(Campaign for a Commercial-free Childhood)最先发现了 YouTube Kids App 上存在大量不适合儿童观看的内容,他们列举了各种有问题的视频,分类整理了一份清单,并且一直到今天都还在跟进和更新⑵。早在 ElsaGate 爆发前两年,负责人 Josh Golin 就在这份投诉信中指出了关键问题所在:即使 YouTube Kids App 号称是为了保护儿童、创造更安全的环境,但几乎可以预见,YouTube 的算法很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钻空子。

2015 年 6 月,在被联邦贸易委员会找上门的差不多同时,YouTube 上一档叫做“Webs & Tiaras”(字面意思是“网和皇冠”)的低幼儿童视频节目彻底火了。这款节目后来平均每周都能有超过 1 亿的观看量,据统计,光是 2015 年 5 月份,“Webs & Tiaras”就被观看了 5.4 亿次,一跃成为 YouTube 主站热门排行第三名。

这档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节目没有任何台词和对话,女性角色扮演《冰雪奇缘》中的艾莎公主,男性角色扮演蜘蛛侠,通过场景和动作来表现日常生活故事。该节目在去年已被 YouTube 删除,根据当时的报道和讨论来看,其中可能有个别地方遭到过质疑,或被认为不太适合特别小的孩子,而大部分内容是尚可接受的。彼时谁也没想到,这款看似无害的节目,会成为“艾莎公主门”丑闻的滥觞。

这档节目一火,大量模仿者一窝蜂般出现,影响迅速扩散。因为这类节目的制作成本极低,只需要几套服装(欧美国家能买到很便宜的万圣节化妆服),手机即可拍摄编辑,人人都可以上传;制作也没有难度,节目连对话都没有,只需要找点背景音乐,也不要求复杂的情节构思;而且因为没有对话,也就没有外语门槛,几乎所有的学龄前小朋友都能看,受众遍布全球。

于是,这些小成本、低难度的“超级英雄混搭”视频,很快成为了 YouTube 上一种特定的视频节目类型。由于针对的受众极其年幼,制作者选择的往往是小朋友中人气最高的卡通角色:除了艾尔莎公主和蜘蛛侠,后来还加入了蝙蝠侠、忍者神龟、迪斯尼长发公主、美国队长和美漫著名的大反派“小丑”等等,进行各种混搭和改造。这些元素后来越变越丰富,也越来越鱼龙混杂:用黏土动画、玩具模型扮演超级英雄,在视频中加入各种特效和罐头笑声,改编成情景对话剧……花样迭出。

另一款初期和“Webs & Tiaras”高度相似的节目“Toy Monster”(玩具怪兽)就是用玩具而不是真人扮演超级英雄。制作人 Eric(他拒绝透露全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好就是在 2015 年夏天,这类真人扮演超级英雄的低龄儿童节目非常火,他和一些朋友看到后觉得非常适合自己,后来就全职做这种节目了。而“Superhero Reality TV”(超级英雄真人秀)的制作家庭则买了几套不同的服装,三周内做好了节目,发布才 48 小时就获得了 2000 万观看量,按照父亲 Davey Orgill 的原话,“钱就像水一样流进来。”

还有一些节目做得粗糙、幼稚,配色和视觉效果堪比中国的中老年表情包,但并无恶意。然而,当视频制作者的数量扩大到了一定规模,自然就开始有恶意性质的或者包含了少儿不宜内容的视频加入其中,比如尺度越来越大,人物穿得越来越性感,开始有裸露镜头,然后成人调情、亲吻的情节也慢慢加入其中,一切在开始失控和被玩坏。“Webs & Tiaras”的制作人 Phil Ranta 对此并不意外,他说,看到有人能靠制作这样的视频年入百万,自然就会吸引一些不择手段的人。

大约在 2016 年前后,这种超级英雄混搭视频热潮里,越来越多地出现一些低级庸俗的诡异内容,比如怀孕的艾莎公主,比如拉屎段子,或者加入了古怪又毛骨悚然的音效。有一个极其无聊的搞笑视频,是怀孕的艾莎公主和蜘蛛侠,叹气然后放屁,崩出了一堆花花绿绿的大圆球——也许正好迎合了幼童所谓的口腔期对屎尿屁故事的低级爱好(如果你相信弗洛伊德理论的话),在 YouTube 上竟然达到百万观看量。

早在 Elsagate 这个词在 2017 年夏天被造出来之前,就已经有一些网友开始讨论和深挖,这些儿童视频到底是什么鬼。后来被多家媒体引用的 YouTube 频道“h3h3Productions”博主 ⑶ 就扒皮了其中一些儿童视频节目(“Toy Family”和“Dennis Cee”),痛斥制作人的投机心态,并展示了视频中一些大面积裸露和成人调情的场景,比如正在马桶上的蜘蛛侠,一把将误推门进来的艾莎公主摁在地上吻下去,博主认为这传递给了小孩子一种强奸情结。还有一些类似节目的视频截图,包括蜘蛛侠和躺在床上的艾莎公主抚摸调情,或者艾莎公主不小心走光被蜘蛛侠看到了裸体,这些桥段显然超出了低幼儿童节目的尺度。

不过,这种超级英雄混搭视频,也仅仅只是众多针对低幼儿童观众、依靠流量来盈利的类型视频之一。几乎同时火起来的“玩具开箱视频”(toy unboxing videos)至今还在 YouTube 热门观看榜上称霸。这种类型的视频的常见内容是一点点拆开一个封闭的惊喜礼物的纸盒包装,或者是一个球形或蛋形的封闭体(塑料或者巧克力制作的都有可能),展示里面的玩具或惊喜。或许有人会觉得难以理解,但实际上这种开箱模式一直都是逗小孩的常见手段,在各种幼儿玩具设计中被广泛运用,在某种程度上,手心里藏个东西突然亮给小孩看,也算是同一种套路。

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几岁大的学龄前儿童是有多么痴迷于观看这种视频:一个视频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内容在成年人看来极为冗长单调,仅仅只是一层层拆开圣诞节礼物,从里面拿出玩具玩——这样的视频能有几百万点击的惊人流量。几十个惊喜彩蛋挨个敲开,掏出不同的玩具,这样的视频能有几千万的累积观看量。

在玩具开箱视频类型中,有一些特别火的节目,直接用真人儿童当主角。其中最热门的当属“莱恩的玩具评论”(Ryan’s Toys Review),这档节目主要记录的是五岁的小男孩莱恩从爸爸妈妈那里收到了什么惊喜,如何开心地尖叫,如何拆开包装、拿出玩具玩。全世界的低龄小朋友,也包括各种大人,都在津津有味地观看莱恩的节目,他有时候会睡在自己的梦幻玩具城堡里,房间里堆满了玩具,包括火车、乐高积木、迪斯尼娃娃等,父母经常和他有一些简单的英文对话,他有时候也会为自己的玩具呜哇呜哇配音,告诉镜头自己玩耍时的心得。这款节目和“Webs & Tiaras”是同一时间开始做的,短短一年就已经有 250 万订阅,40 亿观看量,有时候一周的观看量就能逼近 2 亿。2016 年 3 月时,据统计它已经是 YouTube 的第二大热门节目,后来则跃居全美国第一;傍靠 YouTube 走红的小莱恩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明星儿童,不亚于任何一个影视童星。

在 2016 年 YouTube 的热门视频排行榜中,光是玩具开箱视频类型就在前 100 名中占了足足五分之一。超级英雄混搭视频和开箱视频类型节目中,高人气的还有 The Superheros Life(超级英雄生活),Superfriends(超级朋友们),The Kids Club(儿童俱乐部),Toy and Funny Kids Surprise Eggs(玩具和有趣的儿童惊喜彩蛋),等等。

可以看到,Elsagate 丑闻系列视频混合了非常多这些热门类型视频的元素,模仿、试图翻新或干脆直接抄袭的,不计其数。真人儿童的出现则让问题更加复杂化,如何判断其中是否存在有过界或者不适合儿童的情节,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例如后期卷入“爱莎公主门”的视频节目中有一款高人气节目,叫“玩具怪人(Toy Freak)”,是一名父亲和他的两个女儿出镜的节目,最终被认定包含了不适宜儿童的内容而被 YouTube 删除,这位父亲还因此遭到警方的调查。

▲真人儿童卷入 Elsagate 遭删除和警方调查的热门节目“Toy Freak”

由于 YouTube 禁止 13 岁以下儿童注册,所以这类视频的受众一般用的都是父母的账号,很难明确搞清楚到底是多大的孩子在观看这种视频。Phil Ranta 推测他的节目“Webs & Tiaras”观众年龄应该在 2 到 8 岁之间,而发明 Elsagate 这个词的 Reddit 众网友认为大约在 2-5 岁之间。——总之,观众的最低年龄只有 2 岁,这是目前一个较为普遍的判断。

这种专门针对学龄前低幼儿童的视频制作,是一门巨大的生意,这个产业正在伴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和扩散而迅速崛起。作为全球最大的视频网站巨头,YouTube 的流量优势实在太明显,被盯上也毫不奇怪。而 YouTube Kids App 的宣传,正好让很多父母放心地把手机和平板电脑交给了自己的宝宝们;这些还在学习走路和说话的儿童,竟然每周都能够贡献几亿的视频观看流量,谁都能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二、YouTube 的“黑镜”时刻

无数人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 YouTube 上这些视频会有如此畸高的观看量?

“Webs & Tiaras”的制作者之一 Phil Ranta 的解释是,低幼儿童观看视频的倾向有别于成年人,他们喜欢重复同一个内容。根据 Ranta 的观察,这些低幼观众喜欢把一个视频翻来覆去看很多遍,他觉得有的视频可能被同一个小孩看了 50 次,所以视频节目的观看量会看起来像是在“注水”。

虽然年幼的孩子确实喜欢缠着父母反复讲同一个故事,但在每周过亿的观看流量数字面前,Ranta 的说法并不足以说服所有人。一直都有网友试图通过调查证明这些节目其实背后偷偷刷了数据,有时候视频评论区的确也发现了很多毫无意义的字符,疑似机器人痕迹,但并没有人弄清这是怎么做到的,目前而言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这个指责。

“Toy Monster”的制作人则表示,要靠水军刷出这样的数据是不可能的,YouTube 肯定会发现。在 2017 年 2 月,他首次正面地回应了这类质疑⑷,他解释说,大部分的观看量实际上并不来自节目订阅用户,而来自 YouTube 的“推荐”,吸引了小孩子去点击——至于评论区毫无意义的垃圾字符回复,他认为是不识字的低幼儿童观众、乱戳屏幕而无意识发送的评论。这个推测遭致了他视频发言下面的网友的嘲讽,不少人留言问“所以到底出了多少钱”。

但“Toy Monster”可能确实说中了一部分原因:YouTube 的推荐算法,恐怕难逃其咎——早在 2015 年,“让童年远离商业”组织的投诉信中就指出,YouTube 的算法很可能会被利用,并给儿童带来严重的问题。联邦贸易委员会也认为,YouTube Kids App 这款产品集中针对的是那些还在学习走路和说话的低幼儿童,实际上涉嫌用视频诱导这些毫无自我保护能力和分辨力的幼童去点击广告从而骗取流量,这个流量等于收入的模式下毫无疑问存在很大隐患⑸。

那么,YouTube 的算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视频网站的推荐算法可以粗略分为两类,一种是“和这个视频类似的,还有这些推荐给您”,即基于视频内容的推荐。比如说,当“Webs & Tiaras”火了之后,产生了无数人物穿着艾莎公主和蜘蛛侠服装的、高度雷同的视频,这些都属于基于相似内容的推荐。这意味着,只要是同一类型的视频,不管质量如何,只要数量够多、网撒得够大,得到的推荐机会就越多——如果出格一点,能红的机会则更大。所以视频制作者倾向于用最少的成本,做更多的视频。

另一种推荐算法则是“喜欢这个视频的人,同时还喜欢这些视频”,也叫协同过滤,即基于用户的行为偏好模式来进行推荐。操纵这种算法的最常见手段,叫做“托攻击”(Shilling Attack)。举例来说,当“Webs & Tiaras”火了,有人做了个叫“Mars & Lions”的山寨节目,然后让机器人同时“喜欢”这两档节目,山寨版就可能被推荐给喜欢原版的观众。

形象地说,YouTube 的产品等于在三岁小孩面前摆上了一条传送带,任何人都可以从另一头把自制的食物放在传送带上——天知道哪些能吃。YouTube 宣称自己可以为孩子们筛选出安全的食物,直到有一天家长发现,自己的娃塞了一嘴巴烂糊糊,大概还很开心,而 YouTube 算法根据吃烂糊糊的偏好或行为,把更多的烂糊糊摆在了你家娃的面前。

这一幕的反讽意味,可比新一季的《黑镜》牛逼多了。然而当往嘴里塞烂糊糊的是你自己的宝宝时,这一点都不好笑。

随着在推特和 facebook 上标记这种话题、互相提醒的父母和网友越来越多,两年多前就埋下的这颗定时炸弹,终于要爆炸了。除了投诉,更多的家长们扑在了这条传送带上游,开始进行大型试吃,并把有问题的内容给标记和报告给 YouTube。Facebook 上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群组,叫“YouTube 家长导航”(Parents Navigating YouTube),自愿检索、标记、报告这些 YouTube 上的问题视频。

但是,只要尝试过就会发现,想要在实践中准确定位哪些属于 Elsagate 视频,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婴幼儿视觉、听力还未发展完全,所以低幼教育节目和产品都普遍倾向于使用颜色鲜艳、线条简单的卡通风格,辅以活泼欢快的配乐。虽然 Elsagate 的问题视频的共同特征大约可以总结为:小成本制作,视觉效果粗劣,以超级英雄或迪斯尼动画人物为主角居多,背景是欢快的儿童音乐,但是和很多健康无害、中低成本的儿童启蒙教育视频节目比起来,区分度也并没有那么大。而且,被称之为 Elsagate 的系列视频,实际混杂了好几种完全不同的类型,既没有 logo 之类明确、统一的区分标准或标志,也不是同一个生产源。

在交流讨论这个问题时,豆瓣网友 NullPointer 说了一段很精辟的话:成为 Elsagate 的这些视频背后的根源,与其说是 YouTube 的推荐算法,不如说是过于目标导向的流量售卖的商业模式,这直接扭曲了 YouTube 的生态——上传者中被机制奖励的是那些不择手段的人。无利不起早,招来攻击者的,其实是基于流量的运营策略。

要知道,平均每分钟就能有 400 小时时长的视频上传到 YouTube,人们光是一天在 YouTube 上观看的视频总时长,就有大约 10 亿个小时。这些视频组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时代的怪兽,而人类已经无法驾驭它们。“要在这些视频中找出不适宜内容,等于大海捞针”,YouTube 儿童和家庭内容的全球总负责人 Malik Ducard 如是说。他认为这个问题难以彻底解决,由于机器学习算法有待改进,又缺少人工筛选监控,最终则只能依靠父母来为孩子把关。

一名员工在接受 Polygon 采访时透露,其实 YouTube Kids 只有千分之五的内容会被认定为是不适宜(disturbing)或违反公司政策,同时,一旦有内容遭到举报,限于言论自由原则,公司在删除内容或整个节目时,必须非常、非常小心。但他也承认,尽管算法一直都在改进和提高,他们仍然极其依赖这些父母来充当志愿者,报告哪些视频和节目出了问题。

▲当时 YouTube 上这种互相提醒、标记的标签,直到现在还能看到遗迹

早在 2015 年受到联邦贸易委员会指责时,YouTube Kids APP 的官方团队就回应称将改进产品;此后,一切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YouTube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视频平台,其 Kids App 被千万用户下载,两年期间起码带来了几百亿的观看量,坐拥摇钱树的 YouTube 并无动力下大力气做出改动,而是坐视丑闻不断发酵。

直到 2017 年上半年,一些大广告商决定停止在 YouTube 投放广告——因为不想让自己的广告和有争议的视频出现在一起,那时候,YouTube 才真正开始惊慌,并采取行动——某种程度上,他们真正在乎的是广告商,而不是家长们。2017 年 8 月,YouTube 终于宣布更改规则。特别是广受争议的“推荐”功能( recommended videos),上传者仍能在 YouTube 主站继续生产这些内容,但凡是被认定带有不合适儿童内容的视频、节目,都将被取消广告分成。

▲2017 年 3 月的新闻:广告商抵制 YouTube,可能令 Google 损失百万

但这还远远不够。“算法不能代替人工干预,当你想要给孩子更安全的环境时,你需要的是人。”2017 年年底,两年前的投诉信署名人、“让童年远离商业”组织的执行总监,Josh Golin 在接受 Polygon 采访时说道。

不管是多高明的算法和技术,终究是人造物,它会被人扭曲,被人滥用和攻击。即使是算法的训练和改进,也仍然需要人。YouTube 的 CEO,Susan Wojcicki,在 2017 年 12 月的官方博客中也承认了这一点:“无论是删除不适宜内容,还是训练机器学习,人工审核者的参与都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人,才能结合语境对内容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他们决定在 2018 年增加更多的职位,加强对内容的人工审核。而 Josh Golin 的看法要更尖锐和极端:“如果真正担心的是孩子的安全问题,那整个 YouTube Kids APP 的前提就是错误的。”在 Josh Golin 为代表的技术悲观论者眼中,只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儿童安全问题的隐患就永远存在。

-

第二部分:被阴谋论遮蔽的真问题

一、阴谋论疑云下的网络狂欢

2016 年 12 月初,位于华盛顿的一家披萨店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持枪袭击案。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伤亡,却震惊了很多美国网友。持枪男子 Edgar Maddison Welch 是一个 28 岁的年轻父亲,有两个女儿,他平日沉迷于各种网络阴谋论分析,坚信这家叫 Comet Ping Pong(彗星乒乓 )的披萨店事实上是一个高层政治人物用于儿童性侵的秘密窝点,决定去拯救这些沦为性奴的孩子们。“一想到这些无辜的人们的遭遇,我的心都碎了”,后来他在采访中这么说。Welch 带了两把枪,驱车 350 里赶到事发地点,最后却并没有在这家披萨店发现窝藏有任何儿童。

令 Welch 着迷并坚信不已的那一系列阴谋论,叫做“Pizzagate”(披萨门),源于维基泄密(WikiLeaks)的文件中披露了一份希拉里总统竞选团队高级成员 John Podesta 的电子邮件,其中提到了以 Comet Ping Pong 披萨店作为竞选筹款资金活动的地点。很早就有一些阴谋论认为,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纽约市警察局一直在帮助隐藏国际儿童性侵组织的证据,而一些高层政治人物正是其受益者。慢慢地,阴谋论爱好者开始把这些披萨店和儿童绑架性侵集团联系到一起,谣言的雪球越滚越大,各种细节越来越丰富,比如 Podesta 原邮件中提到的奶酪(cheese)和调味汁(sauce)等单词,被视为是高层政治人物为了隐藏儿童性侵而使用的隐语,事发披萨店墙壁上的画,也被解读出了各种儿童性侵方面的暗示。

▲事发披萨店墙壁上的画。

事实证明,社交网络上那些漫天飞舞的假新闻,完全有可能发酵并酿成真正的惨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Pizzagate 成为了一个充满负面含义、令人不快的词汇。虽然 Pizzagate(披萨门)和 Elsagate(艾莎门)并无直接关联,但这层背景无疑影响了很多人对 Elsagate 的看法。可以看到,很多严肃媒体在报道 YouTube 儿童视频丑闻的时候,提到“Elsagate”这个词都非常小心和斟酌,甚至回避使用。

2017 年 6 月,Reddit 论坛上一位叫 Localgamer 的网友发了一个帖子,标题叫“我认为是时候让更多人知道艾莎门了”,把 YouTube 上这些越来越扭曲古怪、针对低幼儿童的视频统一称为“Elsagate”。 “这是个阴谋“,帖子说道,“而各家新闻媒体会在你知道之前就掩盖掉。”(1)

披萨店袭击案刚发生没几个月,网友一开始对这种阴谋论的论调反应冷淡,但后来发生的一切让人似曾相识:早期的讨论发源于最大的英文论坛 Reddit 上,并慢慢在 facebook 和推特等社交网络上传播开去,讨论者用放大镜四处搜罗证据,对其中的蛛丝马迹加以解读。虽然他们下定决心与邪恶势力展开斗争保护孩子,然而敌人却面目模糊、定义不明。

Elsagate 的话题讨论者中很多都认为这些视频背后有某种更为邪恶的力量,比如是在尝试把恋童癖或性侵行为给常规化,让观看的幼童错误地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Verge 采访的一位网友声称,“虽然并没有证据,但这种视频过去就存在,被某些政府用于折磨和洗脑”;有的网友则以家长的身份,声称自己几岁大的孩子在观看这种视频后的各种不适和反常表现,看到视频会尖叫和悲泣;还有不少网友认为视频中红黄蓝绿紫的物品颜色,其实是一种密码,并花费了大量时间讨论和破解;破解失败的异议者则宣称,“我试图想要在这一切中找出点意义,但并没有。”(2)

还有一些网友,声称通过追查 IP,发现很多视频观看者来自亚洲和东欧,可能和国际犯罪组织有关——考虑到 YouTube 有八成流量来自美国之外,这恐怕并不足以说明问题。说法各种各样,有一些则难以核实。

有了 Pizzagate 的前车之鉴,Reddit 论坛决定尽早对此进行管理。要把 Elsagate 的讨论从 Pizzagate 式的阴谋论话语剥离开,并划分一条明确的界限,这是很困难的。话题讨论的版主们一方面希望能让更多的父母知道问题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则极力避免夸大这种危害,以防上升成暴力行为。一位较为温和的管理员代表 Lfodder,在接受 Verge 网站采访时表示,不想看到网友过度的揣测和联想,使本来有意义的行动本身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他说,“我们并不是官方调查人员,也不是官方执法人员,让人们为这一系列视频而过于低落,可能会导致其他危害。”

可以看到,版主们在论坛话题下制作了一系列共 10 条 Elsagate 的讨论规则,包括“推理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人肉(witch-hunts)和公开诽谤他人”,“不能讨论儿童色情,并发布相关的链接”——Elsagate 视频其实并不是儿童色情视频,而只是不适于儿童观看;“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尝试打击 Elsagate”,等等。连试图在这个话题下把人约出来的帖子,都遭到了无情的删除。(3)

总的来说,作为最大的英语论坛,Reddit 上的讨论还是尽力保持了理性和克制。非常多的人认为这个话题下有些讨论牵强附会,但却也没办法彻底反驳。毕竟,即使在 Pizzagate 这种闹出了真正的持枪袭击案的例子里,仍然有人怀疑 Welch 其实不过是一个收了钱的枪手演员在故意制造事件。

Elsagate 事件爆发的高潮,被全社会范围内关注和讨论,已经是 2017 年 11 月。11 月 4 日,《纽约时报》针对 YouTube 算法的报道,标志着这一事件正式进入主流媒体视线。11 月 6 日,作家、艺术家 James Bridle 在 Medium 网站乘热打铁发表的文章“Something is Wrong on the Internet”(“网络上有东西出错了”),引起了极热烈的讨论和反响,并被很多讨论 Elsagate 的人引用(虽然 Bridle 和纽约时报记者都没有直接使用这个词)。

Bridle 搜罗、列举了大量不同类型的低龄儿童视频,除了前文所述的真人扮演超级英雄混搭和玩具开箱视频等大热门,还有一些难以分类的类型,比如给卡通人物安装上正确的人头(安装错了会有个小婴儿跑出来尖叫大哭),手指套上各种玩意儿的饶舌童谣(Bridle 认为无害但诡异),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昏昏欲睡然后歌词反复问“小兔子生病了吗?没有!”的童谣视频(大概令人联想到它们是不是嗑药了),等等。Bridle 管这些视频叫“工业化的噩梦级产品”,并且认为这是“无意识且大规模地系统性恐吓、精神创伤和侵犯儿童”。(4)

不过,对 Bridle 这篇文章感到不以为然的人非常多。

一些人觉得 Bridle 文中列举的例子并没有非常大害处。比如 Laura June 在 Outline 的专栏文章《YouTube 不是儿童性侵》(YouTube is not child abuse)中声称,除了明确违反年龄分级限制的,这些视频“很多只是在成年人眼中看起来显得诡异罢了”,对这种视频危害的恐惧,就像电视进入千家万户时,很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变成“电视儿童”一样。(5)

另一个类似的观点来自 Slate 网站的作者 Leigh Alexander,认为这实在是过于操心。Alexander 说,自己和 Bridle 一样是在互联网影响下长大的,从小见识过各种各样离奇诡异的网络视频、图片、帖子和事件,“孩子们能挺过在 YouTube 上看到的怪东西”。即使没有在视频中见识到血腥和暴力,小孩子们也仍然会在现实中接触到;不需要任何刻意的教导,他们天生就会揪掉玩偶的脑袋、残暴地杀死昆虫、喜欢低俗无厘头的笑话。(6)

Alexander 的观点也许也有争议,但放在反驳阴谋论的角度上来看,并不是完全没道理。毕竟,观看这些视频的小孩子并不是被强制的,而是自己想要去看的,他们最终将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看的内容;假如这些诡异视频真的能有什么了不得的洗脑作用,恐怕效果也非常差。

而 Adi Robertson 在 Verge 的文章里则请教了研究者,为什么成年人会觉得“诡异”。(7)有学者表示,成年人觉得这些视频“诡异”和“反常”,其实是因为成年人已经社会化,脑中已经有了一套既有的是非规则,碰到违反规则和常识的,就会迅速判定是“反常”和“有偏差”,但小孩子并不会这样想,也并不一定会被惊吓到,他们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对“诡异”和“偏差”的看法和成年人并不一样。

Robertson 文章里的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如果我们回到 Bridle 的文章里重新检视那些被称为“诡异”的东西,比如当童谣视频里小兔子们昏睡在地上和树上,在歌声“小兔子生病了吗”中缓缓睁开眼睛,回答“没有”,我们会觉得这一幕非常诡异,其实是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对吸毒等社会事件的了解,才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和脑补。而有些视频之所以诡异,是因为它们所使用的音乐或画面,在一般的影视节目中都容易与色情、暴力或恐怖内容联系起来。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的“恐怖”摇摇车。粗制滥造的低幼儿童产品,普遍都有 Elsagate 画风。

最终,在一系列的讨论和批评浪潮中,各大广告商和公关公司纷纷施压、声称将停止广告投放。YouTube 不得不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措施来表明立场和回应舆论,他们一共清理了超过 270 个账号,删掉和移除了超过 15 万个视频,并关掉了 60 多万个视频的评论区,这些数字还在持续增加。

总的来说,整个事件从 2015 年开始,从不被关注、遭到 YouTube 敷衍对待和拒绝承认,到慢慢一点点发酵成网络大型狂欢,最后被各种正式媒体报道,逼迫 YouTube 道歉并删除了海量相关内容,宣布将增加更多的人工审核来弥补算法的不足。事件已暂告一段落,目前国外的讨论和态度,也大多趋于理性和冷静。

二、从“艾莎门”到“儿童邪典视频”

没想到在 2018 年 1 月的中国,Elsagate 重新掀起了一轮网络热潮。

在微博,一个招来极大恐慌的 Elsagate 假故事被多人转发和各种公众号引用,标题叫《一群变态锁定观看 YouTube 的孩童,我以前为他们工作》。这篇文章其实是 reddit 论坛的网友以 Elsagate 为原型而虚构的恐怖故事,发布在一个专门编睡前故事的版块(叫“No sleep”,性质有点像天涯论坛的“蓬莱鬼话”版,或者可以理解成学校宿舍夜谈的网络版),被台湾网友翻译后,再被微博去掉翻译署名和信息来源后进行了搬运,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在知乎的相关问答下,Elsagate 被认为和邪教组织、跨国犯罪有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 AI 制作;在豆瓣,有人声称这和撒旦教有关(这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共济会一样属于经典的阴谋论题材)。相关的讨论越来越多,很多人相信 Elsagate 毒视频已经大量流入到了中国,甚至生造了“儿童邪典视频”这样一个名头。

在中文自媒体上,Elsagate 所暴露出的是自媒体利用一般民众对状况的不了解,伪造、歪曲事实,制造恐慌,从而获取流量。这种利用不对称信息来进行的互联网掘金术,不仅仅是中文自媒体的问题,而是自互联网产生之初,就与互联网产业共生。各种阴谋论,无不反映了互联网媒体在信息扭曲上的负面效应。其中,中文自媒体所特有的一种扭曲形式在 Elsagate 相关内容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转译、改写(俗称洗稿)等方式,把原始信息源(或许只是某本小说或电影里的一个恐怖故事)塑造成真实的新闻事件,再基于这种虚假信息源进行操作,最后利用公众号等自媒体的高转发攫取各种 10 万 + 红利。

也许,最后竟然能让网站重视并管理儿童相关的视频节目,结果倒也并不算太糟糕。1 月 22 日,在收到紧急通知,要求查禁“儿童邪典视频”后,多家视频网站都被勒令进行了清理,“艾莎公主”相关的关键词视频也被屏蔽了很多。声势之大,连 Reddit 论坛的恐怖故事原作者也知道了,发帖表达了意外之喜。这也许是 Elsagate 引发的诸多互联网连锁反应里,最令人意外的一环了吧。

▲以 Elsagate 为原型创作恐怖故事的网友,在 Reddit 论坛发帖称:我是一个恐怖故事作者,看了艾莎门视频后我写了一个关于它们的故事,那个故事刚刚让艾莎门视频在中国被禁了!

三、Elsagate 在中国语境下的真问题

如果较真地看“让童年远离商业”组织最早的投诉信后面列出的名单,里面的一些被认定不适合小孩看的视频,其实乍看之下也还好:比如其中介绍何谓硬色情的讲座,还有一些讨论毒品问题或者涉及家暴的内容,或者卡通人物讲粗口和调情。也有朋友看完了前文提到的“蜘蛛侠把艾莎公主强行摁在地上”的视频,困惑地说,这不就是网络热词“壁咚”的变形吗,这也算是“传递强奸情结”给孩子的话,是不是太小题大作?

由于中国目前没有分级制度,这些视频都被简单粗暴以“少儿不宜”一笔带过。很多家长和网友也没有分级观念,因此当 ElsaGate 被笼统介绍为是国外涉及“凶杀、色情、暴力”的危害儿童的视频时,国内很多家长都被吓坏了,脑补出了各种可怕的画面。

而网友们看了具体的截图和视频后,一个反复出现的困惑是:这种视频和《南方公园》、《欢乐树朋友》等动画片比起来,似乎也不算什么,那么是不是这些动画片也算是 Elsagate 了?以此推论,如果非要钻牛角尖纠结动画片里的“凶杀、色情、暴力”因素的话,那《喜洋洋》里红太狼拿平底锅砸灰太狼,是不是也算“暴力”会导致儿童模仿,更不要提熊大、熊二了。就连四大名著里也有凶杀、色情和暴力,是不是也都不适合小朋友呢——别说,最后这个还真是国内媒体激辩数年的经典题目。

让我们正视一下现实吧。

事实上,上述疑问不过反映了我国文化影视产业中的这个老大难问题——“内容分级”。在影视产业中,这个问题往往和很多利益纠缠在一起。虽然学术界和一般民众确有分级的需要和相应的呼声,但产业界的主流是掩盖、漠视和不屑。这种模式背后,实际上是我国影视产业创造力的不足以及市场化的乏力。少儿群体是影视产业的一大支柱,如果实施严格的分级制度,大部分主打家庭牌的所谓大片(如进口片的《变形金刚》系列,国产片的各种贺岁片)票房将受到严重打击;在电视领域,主打六点档和寒暑假档的各种引进、国产所谓“少儿”片、动画片也将面临灾难,这显然是业内人士所不乐于见到的。

如果不局限于影视视频类产品,Elsagate 里的很多内容,在前网络时代就已经非常稀松见惯,至少对国内从 1980、90 年代盗版文化书出版热潮过来的人,绝对称不上陌生。这些充斥着粗制滥造的儿童不宜文化产品,一直到今天都非常常见。国外有艾莎公主和蜘蛛侠真人秀乱搭,国内盗版儿童书市场同样有“牛魔王大战变形金刚”之类的混搭组合。涉黄和成年人段子的、地摊伪科学和鬼故事、灵异怪谈的,有一度在中小学学校门口的地摊和小书店里,唾手可得。这些“恐怖读物”和“毒童书”多次见诸报端,其中不乏一些非常低俗、成人化的内容。早在几年前,就有记者采访过国内的青少年和童书的资深出版人翁容,他坦率地告诉过记者,国内市面上 80% 的少儿书都是低劣读物。劣质书汗牛充栋,这基本上是当下做童书出版的专业人士的共识。比 Elsagate 危害更大的、针对儿童的文化产品,其实一直在我们身边,很多家长日常也并没有主动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筛选不良信息的意识。

问题的关键在于,欧美主要国家文化影视产品有多层的分级制度,明确地禁止向儿童销售、播放不适合其年龄层的影视作品。而 YouTube 这些内容出现在了一个专门为孩子观看的 App 中,在法律层面上产生了问题。Elsagate 最为人诟病,也是 Youtube 被攻击的最大问题是,这些视频不符合一般分级制度,很多已经超出了婴儿或幼儿的可观看限制;这也是整个 elsagate 爆发的前提。

▲这种就明确不适合学龄前儿童。但中国的很多父母平时在遇到其他类似内容时却毫无警惕。

对于未成年人观看视频的分级,各个国家的标准和尺度均有不同,难以一概而论,这里举几个例子。

德国的影视分级:

FSK0:不限制,所有年龄均可观看;

FSK6:6 岁以上可观看;

FSK12:12 岁以上可观看,6 岁以上需家长陪护和同意下观看;

FSK16:16 岁以上可观看,低于 16 岁不允许;

FSK18:18 岁以上可观看。

挪威的影视分级:

Al:不限制,所有年龄均可观看;

6:对 6 岁以下儿童可能有害;

9:对 9 岁以下儿童可能有害;

12:对 12 岁以下儿童可能有害,广播内容(broadcasting)不得在晚上 8 点前播放;

16:不允许 16 岁一下儿童观看;广播内容不得在晚上 10 点前播放。

台湾地区的影视分级:

0+ 普遍级:不限制,所有年龄均可观看;

6+ 保护级:6 岁以下儿童不得观看;6-11 岁儿童需要在父母、老师、长辈或成年人亲戚、朋友的陪伴下观看;

12+ 辅导 12 岁级:12 岁以下不得观看;需要父母陪伴;

15+ 辅导 15 岁级:15 岁以下不得观看;需要父母陪伴;

18+ 限制级:未满 18 岁不得观看。

英国的影视分级:

Uc:学龄前儿童观看。这个分类已被废除,古早视频作品中可见。

U:不限制,所有年龄均可观看;

PG:Panrental Guidance,必须要父母陪伴,某些场景对年幼儿童不适合。通常是 8 岁以上适合观看。

12A:12 岁以上儿童观看,未满 12 岁需成年人陪伴才能观看;

12:12 岁以上儿童观看。未满年龄就算有成年人陪伴也不允许观看;

15::15 岁以下不得观看、购买和租赁;

18:18 岁以下不得观看、购买和租赁;

R18:必须向相关部门获取批准的作品(非常重口)。

为了方便理解,这里暂且不准确地粗略概括一下:

18 级别约等于各种“很黄很暴力”的影视内容;

12,一般就是所谓中国的暑期大片,中学生或者大龄青年娱乐看,会有一些裸露和成年人接吻、爱抚的镜头;

PG 级别,则需要父母长辈陪伴观看,是没有直接暴力或裸露的动画片视频,比如《花木兰》这样的。

Elsagate 系列视频里,其实很少有 18 岁以上限制级别的、极端血腥暴力的刺激内容,一方面是 YouTube 现在的算法几乎能筛选掉 98% 的极端内容(根据 CEO 在 12 月官方博客的讲法),另一方面,这些非常极端的内容也超出了年幼孩子的理解范围,他们基本上也并不喜欢血淋淋和极端暴力色情的内容。总体来看,ElsaGate 里就连 15+ 内容都比较少。

如前文所述,这些视频和节目争夺的目标观众,主要集中在 2-8 岁的学龄前儿童,而违规的 Elsagate 视频,大部分超出了 0+ 级别,不适合所有年龄层观看。现实并不像 YouTube Kids App 最初宣传的那样,“父母们可以放心休息一会了“,有不少被标记的问题视频,其实都属于 PG 级别,对学龄前儿童来说,必须要有父母陪同观看;有少数达到了 9+ 或 12+ 以上级别,是不可以给学龄前儿童观看的。(再次强调,各个国家的细分标准有具体不同,这里的说法并不够严谨,只能作为大致情况供参考。)

倘若以我们熟悉的影视作品为例:

动画片《南方公园》的分级就相当高,在很多国家属于成人或半成人(15 岁以上)节目。在有些认死理国家,还会把每一集都分开分级。

《变形金刚》电影版,在很多国家属于 12 岁以下不得观看,甚至有些是 15 岁以下也不能观看。但是中国没有分级制度,所以很多家长直接把特别小的孩子带过去了。即使是相对安全的《变形金刚》动画片版本,也有不少是带有分级限制的,在有些国家不适合学龄前儿童观看。

而《蝙蝠侠》,不同的电影动画的差别很大,有些地方大约属于 PG 级别,需要父母和长辈陪伴下观看,而有些则属于 12 级别,超过 12 岁才能观看。但对此毫无概念的中国家长,有些甚至会带学龄前的孩子去看《血战钢锯岭》之类重口的院线片。

严格地说,所谓的世界名著也是有分级的,12-13 岁左右可能是一个普遍的界限,毕竟大部分超过这个年龄的儿童都进入了中学。比如说《格列佛游记》、《小王子》,应该是很适合 12 岁以下儿童观看;而《巴黎圣母院》和很多莎士比亚戏剧,就应该至少是 12 级别:中学生戏剧社表演《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可以的,而非常小的孩子表演则可能涉及违反分级制度。

在这两年大火的《小戏骨》系列影视片,就有观众质疑,是不是不适合小孩表演?这引起了很多争论,不少网友表示看这些小孩扮大人,觉得心里不舒服。这大概是正好反映了这种内容分级制度观念的冲突。仅以“小戏骨”系列的《红楼梦》为例,就做了非常多的改编,去掉和规避了大量涉及成人的原著情节和场景,在目前国内没有引入明确分级制度的情况下,可见编导还算是留心过这方面问题和隐患的。能有这样的争议,说明国内家长在这方面的意识和素质,都比以前提高了很多。

所有基于 Elsagate 的讨论,其实必须先建立在多层次的视频分级制度上,已经有太多的专家、学者们对此进行过多年的呼吁和建议。散布恐慌、渲染悲痛、煽动感情都不能解决问题,当太多压抑累积和爆发时,没有人真的忍心看到愤怒无助的父母,像 Pizzagate 引发的持枪袭击事件中那样,冲到前面用拳头和暴力解决问题。真正能够给予中国家长们切实安全感的,也绝对不是运动式的肃清、整顿,打倒一两个所谓“毒害和污染儿童心灵”的假靶子就可以的;父母们需要的,是一套踏踏实实、能切合国内情况的儿童产品内容分级制度和标准。这是我们所有人在声讨 ElsaGate 事件时必须有意识去推动的底线问题,也是在我们当下的现实讨论中,能够带给所有孩子们更多保障、福利和发展的、一个正确和理性的方向。

-

第一部分文中注释:

⑴、YouTube Kids App 最早的宣传:https://youtube.googleblog.com/2015/02/

⑵、“让童年远离商业“组织的最早的投诉信,已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存档,并持续更新,多家关于 Elsagate 的报道都引用了投诉信内容:http://www.commercialfreechildhood.org/sites/default/files/FTC_youtube_update.pdf

⑶、YouTube 频道“h3h3Productions”扒皮儿童视频节目的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BWf6Zvn0jQ

⑷、Toy Monster 首次正面解释为何观看浏览量如此之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knzuGDU2k

⑸、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 YouTube Kids App 的最早批评:FTC asked to investigate YouTube Kids for deceptively targeting toddlers with ads

⑹、YouTube CEO 于 2017 年 12 月发布的官方博客内容:https://youtube.googleblog.com/2017/12/expanding-our-work-against-abuse-of-our.html

第二部分文中注释:

(1)网友 Localgamer 在 Reddit 论坛上发布的帖子“我认为是时候让更多人知道艾莎门了”:I think it's time more people knew about Elsagate. • r/ElsaGate

(2)一些 Reddit 网友致力于破解视频中的密码:What is with the repeating colors and title words!? • r/ElsaGate

(3)Reddit 论坛制定的“艾莎门”讨论规则:Reminder: Please use the correct flairs and report what you think shouldn’t be here (spam, screenshots, dead links and unrelated stuff etc). It’d help us keep on top of what’s going on here. Thanks! • r/ElsaGate

(4)James Bridle 在 Medium 的文章《网络上有东西出错了》:https://medium.com/@jamesbridle/something-is-wrong-on-the-internet-c39c471271d2

(5)Laura June 在 Outline 的专栏文章《YouTube 不是儿童性侵》: YouTube is not child abuse

(6)Leigh Alexander 发表在 Slate 网站上的文章 《孩子们能挺过从 YouTube 上看到的怪东西》:Stop Worrying About What Algorithms Do to Your Kids. Worry About What They’re Doing to You.

(7)Adi Robertson 发表在 Verge 的文章,讨论为什么 YouTube Elsagate 儿童视频看起来如此令人诡异:What makes YouTube’s surreal kids’ videos so creepy?

-

全文首发澎湃新闻,转载请联系作者 @端木异 并注明“澎湃新闻”。

“艾莎门”与“邪典儿童视频”始末①:视频网站的黑镜时刻

“艾莎门”与“邪典儿童视频”始末②:被阴谋论遮蔽的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