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司更喜欢提升福利,而不是直接给员工涨薪?

图片:Public Domain 为什么公司更喜欢提升福利,而不是直接给员工涨薪?

为什么很多企业更倾向提高非货币性福利,而不是直接提高工资水平?

HR-Henry陈恒,人力资源/数据分析/劳动法小法师

首先从企业效益变化对人工成本调整来看。

简单来说,改善、提高非货币性福利是具有弹性的,可以根据公司的盈利,效益情况灵活调整。而工资水平是刚性的,在劳动合同履行期内,提升工资水平很容易,但是要因为盈利、效益变差或者员工违纪而期望降职降薪简直比登天还难。这并不利于企业 /HR 对人工成本实现调整。

这是因为《劳动合同法》将劳动报酬列为劳动合同必备条款,在对劳动合同的变更,特别是在劳动者无重大过错且不属于企业正常经营需要还不利于劳动者的变更,基本裁审机构不会支持。所以对企业来说工资想提高很容易,要降下来就难了。也就是分享阳光可以,分担风雨嘛,那就不可能了,除非经济性裁员。

其次,从工资水平调整对人工成本的影响来看。

工资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劳动者年度平均工资的提升。会造成以下影响:

1.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提高,下一年度企业在社保和公积金公付支出费用会提高。

2.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代通知金或违法解除劳动的赔偿金将提高。

3.劳动者当年度十三薪、奖金支出费用将提高。

也就是提高工资水平将意味着人工成本的增长。企业在该部分的预算、经营能力对该成本的负担在提高工资水平之前必须要考虑到。

最后,提高工资水平对个体激励效果来看

有一句玩笑话这么说,企业给劳动者加多少钱工资,劳动者都不会觉得多。都会觉得这是自己上一年努力付出应得到的工资调整。其实由此可见劳动者对于薪酬水平,特别是市场平均薪酬水平并不敏感。

大多数人对于岗位薪酬都来源于与同事静悄悄的对比、与外部机会的对比、与同 / 不同行业相同岗位朋友的对比,企业采用提高工资水平的激励方式效果是短效地、秘密地,没有群体激励效果。而劳动者单个议价能力有限,导致 1000 元的购买力有限。如果采取发放 1000 元等价值实物,通过企业议价的方式,购买力将显著增强,激励效果也会比加薪好一些,群体内部会互相感染和肯定这种激励方式。不过也肯定会有人说给他钱让他自己去买最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