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物流独立融资,估值 100 多亿美元,是不是太贵了?

图片:视觉中国 京东物流独立融资,估值 100 多亿美元,是不是太贵了?

如何看待京东物流独立融资后,估值 109 亿美元?

一只熊猫

从京东大的战略来看,京东金融和京东物流未来的目的都是上市,这个上市的地点不可能是内地,原来简单说三点,第一京东集团是美股上市公司,分拆下属子公司回内地上市明显不太符合现在监管环境,第二京东物流资产和交易还是严重依赖京东集团,与独立性要求不太相符,第三从财务指标上看,京东物流近几年也达不到内地上市的要求。

京东物流本身也没有在内地上市的打算,从其公司架构、引入的投资者和对财务的核算,体现的也比较明显。现在来看京东物流可能的上市地点就是美国和香港,美国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一些。

一个公司,一块资产,首先要来看好不好,其次要看贵不贵。

京东物流是优质资产,这个应该没有什么疑问。自建仓库形成的壁垒,自身商城带来的庞大稳定的业务量,良好服务带来的口碑,开放平台后的想象空间,对于未来科技趋势的把握,有壁垒,有业绩,有品牌,有想象,妥妥的优质资产。

下面就是价格了,资产好不好其实都是相对的,再好的资产估值太高都会令人望而却步,不那么好的资产如果价格低可能也有较大的投资空间,这之中就需要权衡和判断了。对于京东 109 亿美元的投前估值,是不是太贵了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但是前面回答中说这个估值太便宜太保守了,可能还是过于乐观。如果看一个公司只看现在的财务指标,的确是太束缚自己的眼界,但是一个公司如果出来融资,飘到天上的东西还真的是要扎扎实实的落在财务指标上,这个也是判断的基础。

从业务模式上来看,顺丰与京东最为类似,我们就拿顺丰做一个对比。顺丰现在的估值约是 2200 亿人民币,顺丰近年来增速有所放缓,我们如果按照 20 %的增长率来估算,顺丰 2017 年的营业收入大概是 700 亿,订单量大概是 30 亿件,单价很高,但顺丰的利润率其实并不高,净利润率不到 10 %,这其中最大的一块成本就是人力的成本,一线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成本约占其收入的 65 %左右,燃料费折旧费材料费加一起也就占 20 %,这就是顺丰的业务模式决定的,顺丰也面临着降低成本的压力,如果看一下年报中营业成本的构成的变化感觉会非常直观。

京东 2017 年营业收入预计是 300 亿,可能还会少一点,订单量约 15 亿件,大部分还是自营商城的订单,我们就可以看到,京东物流从营收规模上来看,大约是顺丰的 40 %左右。但京东面临着更大的盈利压力,首先京东的单价较顺丰还是要低一些,而由于和顺丰一样都采取自营的模式,其大部分的成本及其比例和顺丰差别并不是很大,顺丰不到 10 %的净利率,京东物流本身其实也只是接近盈亏平衡的水平。从资产上来看,京东的资产量和顺丰差的更多,相差一个数量级,以上都是些比较简单的财务数据。另外,还要考虑两个因素,顺丰是 A 股上市公司,估值本身要比美股公司还是应该高一些的,另外顺丰是二级市场的价格,京东是 A 轮融资,本身就要有一定折价为未来留有空间,这样再看看顺丰 2200 亿的估值和京东 109 亿美元的估值,相信感受会更加直观些,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顺丰都可能是京东的一个估值天花板。

如果拿美股来对比,可以去看纽交所上市公司中通快递的市值,大约是 110 亿美元,中通的估值也是建立在百亿的营业收入和 20 亿 + 的利润上的,从利润上讲,京东短期内还是难以达到的。当然中通的模式和京东差别比较大,实际上可比性也并不是特别高,但也可以看到美股对于快递公司估值的区间在哪里。

当然,估值不只是看现在,更是看未来,京东未来的想象空间在哪里,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的扩大和营业收入的增长,一个是成本的下降和利润的提升。京东希望在 5 年之内营业收入超过千亿,第三方商家占 50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还是比较激进的,尤其是第三方商家占 50%这一点。现在快递公司已经纷纷上市,之前比的是仓储、物流、加盟、电商、IT,而现在加入了定增、并购、质押等多种资本武器,竞争会更加激烈,另外可能也要考虑到政策的导向,要看国家邮政局这样的行业主管者的态度,未来京东能保持怎样的增速,能达到怎样的体量,还是值得观察。另外一个就是如何降低成本,成本尤其是人员的成本已经成为顺丰京东的一个明显的痛点,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是摆在台面上的问题,目前来看,通过科技来替代部分人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条件,京东物流也有很多的黑科技,让你不相信这是一家物流公司,但是具体的效果怎么样,可能还是要落地,要数据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