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命换回一个人,值得吗?

图片:《荒野生存》 四条命换回一个人,值得吗?

户外探险杂志,知乎live:户外运动入门到精通

海拔 7000 余米,乔戈里峰上,渺无人烟的冰天雪地,三位冲顶者被喷泄而下的雪崩气流埋入了十几米深的冰裂缝;

海拔约 5000 米,K2 大本营,接近留守的百余人,在听到立马出发救援三人的号召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突然,攀登资历丰富的艾德·维(Ed Viesturs,五次登顶珠峰)被点名:

Ed,你是这里最优秀的登山家。

我不爱袖手旁观,但这是自杀。

现实是,要六个人为三个人冒险。

这段对话来自电影《垂直极限》,撇开影片中偏外行的硬伤不谈,它揭开了户外最血淋淋的两难局面——

当有人在数千米的海拔上遭遇不测,还有一线生机,山下能施以援手的人们,究竟是去还是不去?

换句话说,生命,能等价交换吗?

今天要说的,是六个人出发,最终从 K2 救回一个人的故事(全文所有对话与图片均来自电影《垂直极限》)。

一根断绳,两条性命

每个户外人,都有一段深埋于心的记忆。对登山者安妮·加勒特(Annie Garrett)来说,最不堪的回忆发生在一个暖洋洋的午后。

当时的她,正停在一面岩壁上做保护,不远的斜上方,哥哥彼得·加勒特(Peter Garrett)轻巧地跃过了一方凸出的障碍,再远一些,父亲罗伊斯·加勒特(Royce Garrett),也在有条不紊地做着先锋攀登。

毫无预兆,一个背包从上方直落而下,接着岩壁最上方的一名攀岩新手松脱了双手,身上的安全绳似风一般做着抛物下降。瞬间,绳索挂住了另一名攀岩者,并拦腰截住了罗伊斯,顺带钩住了下方的彼得。

五位攀登者,命悬一线。

短短几秒,五名攀岩者的性命,全悬在安妮刚刚打好的保护上。

一根绳,显然无法承受五个成年人的重量。没多久,系在最末的两名攀登者跌落岩壁,留下安妮、彼得和罗伊斯,

镇定后的安妮,试图接近岩壁打上另一个栓环。
安妮:它(绳子)撑不住了。

罗伊斯:彼得,拿出你的刀来。

彼得:什么?

一念间,罗伊斯下了大部分父母都会做的决定——牺牲自己,保全孩子。

(彼得)你得帮我做一件事,隔断绳子。一个栓环撑不住我们的。

你要隔断绳子,不然我会拖累你们,我们全都会死!

罗伊斯的双手右手紧握着绳索,却止不住地颤抖,但他全然顾不上,只是一遍遍地重复着上述对话。

难以抉择的彼得。

一边是父亲决绝的命令,一边是妹妹力竭的阻止,夹在中间的彼得的面色紧张到扭曲,哆哆嗦嗦伸出了拿着小刀的手,

没人会怪你的,快割!
最终彼得选择隔断绳索。

一根断绳,救回了兄妹俩的命,却也在彼此心间划上了一条难以消弭的隔阂线。

此后,彼得离开了挚爱的登山,成为了一名高海拔摄影师,安妮则带着父亲的愿望,继续攀登。

“谁来扮演上帝?”

三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彼得与安妮在 K2 大本营相遇了,前者因工作;后者则是亿万富翁艾利特·范(Elliot Vaughn)K2 攀登队中的拍摄兼向导。

嘿,我看到报道你攀登艾格峰的文章了,世界上最快的女性。

爸爸一定会为此感到骄傲的。

彼得试图用寒暄打破尴尬,却迎来了一个令自己担忧的信息:

我打算明天就出发,并在三天后的下午两点登顶。

如此精准的攀登时间截点,让彼得有些担心,事实上“旋风正从东南方快速接近”,安妮却并不为所动。

兄妹的对话止于父亲的死亡。

没过多久,K2 大本营的上方传来了直升机的轰鸣——范来了。这位亿万富翁,四年前曾在距离顶峰 800 英尺的地方无缘 K2,并为了等待天气好转,苦苦等待 24 小时后无奈下撤。

为了顺利登顶,此次他耗费 100 万美元雇佣汤米·麦克兰(Tommy Mclaren),一位十分了解 K2 脾性的攀登好手作领队,以及多达 40 位的攀登队伍。

看似周全的安排,让范感到登顶毫无悬念。于是,当晚的出发动员聚会上,他有些激动地和盘托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

下周三,在汤米的协助下,我将登上这座全世界难度最大的山峰。在这个过程中,我要以德州方式处理些事情。

周三九点整,迈捷航空的首航班机将飞跃峰顶,我们到时会在顶峰,向它挥手致意。

至于其他攀登队伍,我只想说注意安全,顺祝好运。
对于此次的登顶,范完全志在必得。

人群骚动着,兴奋着,但冷不丁地一个提问打破了喧嚣,

那么天气如何呢?

众人寻声望去,一位头发已及肩的高瘦老头面色凝重,继续道:

天气骤变会令人丧命,还是你并不担心?

突然的发问,让范有些措手不及,团队中负责搜集天气的分析师布莱恩·麦基(Brian Maki)开了口:

大部分时间,秋季暴风开始前,有 9-12 天的平静期。

8 月 2 日(预估登顶日),预计有 82%的几率是好天气。

老头不依不饶,问了第二个犀利的问题,

范没有信守诺言。
谁是领队?

在山上有谁让人存活与否的决定?

这么说吧,谁来扮演上帝?

领队只能有一个,而那永远是最佳的攀登好手——汤米是唯一的领队。(信息来源:电影《垂直极限》)

遗憾的是,范并没能遵守“唯一的领队就是上帝”的承诺。

“我只关心登顶”

深夜,彼得来到安妮的帐篷,试图阻止明早的攀登,

你知道提问的人是谁吗?

(他是)魏蒙哥(Montgomory Wick),与父亲一起服过兵役……

话还未说完,听到提及父亲的安妮匆忙打断了谈话,

我当然记得他,但现在我没法谈这件事。

你从来不谈。

没什么好说的,他死了。

听着,随便你怎么怪我,但最后一个栓环是撑不住的。

它撑住我们两个了。你根本连等都不想等。

他(父亲)知道撑不住了。

他当然不知道!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冒险让我们发生危险,我想我们都欠他同样的事。

我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彼得无言以对,安妮也噙满了泪水:

我攀登 K2 不是为了拍电视节目,我是为了他,我要达成他对我的期望。

当我在上面的时候,我感到更靠近他,能触摸他的灵魂。

第二天,队伍如期出发,起初一切顺畅,仿佛没人能阻挡登顶。但在海拔 7000 米以上时,汤米瞅见了不同寻常的暴风前兆,

汤米注意到了暴风的前兆。

电脑显示它(旋风)正在成行,那非常让人担心。

听毕,范与安妮却都不以为然,压根也不想放弃,

五人在一团迷雾中攀登。
范:我们再一小时就能到隘口,是嘛?

我们应该快点上去,要是气候变糟,就躲到冰崖下,

万一它来得快,我们就完全暴露在外面了!

安妮:它还不快,(基地)也说在缓慢成型。

此外,还有七成几率它将转向东方,错过我们。

看到游说不成功,汤米眼神异常坚定,

很快,天气开始变差。
我不冒险,不在 26000 英尺的高度!

现在回去,我们失去机会了!

经过四年前的失败,范对登顶渴望至极,一点儿也听不进汤米的劝告。见汤米主意坚定,他换了换口吻,

我根本不关心特么的什么造势活动,我只关心登上顶峰!

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听到“登顶”,汤米的眼神犹豫了,没有继续执拗,三人再次朝着前方 500 英尺远的隘口攀登。

只是,汤米的不忍错过,却将自己永远地留在了 K2。

“我付钱是让你带我登顶的”

就在三人互相纠结的同时,基地的天气分析数据已十分糟糕,

止不住的暴风雪。
980 百帕,还在降低,透镜状云在东南方,风速 80 节,上升中。

气压四小时内降低了两个点......

同样察觉到天气不妙的,还有彼得。心焦的他直接冲到了基地,拿着对讲机怒吼着要“立即下撤”,

云若不转向,你们就完了!
汤米错过了最佳的下撤,迎来的确是雪崩。

另一头的汤米感到形势紧迫,试图再一次劝说下山。但这一次,范强硬的扮演了“上帝”:

我要结束这一切,我要下山!

你付钱是让我做决定的!

等等,我付钱是让你带我登顶的。

天啊,你说过我是领队的!

天气变坏的速度比预期还要快,没过多久狂风席卷着如刀般的雪片裹挟肆虐,安妮被刮得只能在地上匍匐。

只能匍匐前行的安妮。

毫无预兆地,一块积雪坍塌了下去,安妮应声掉入冰裂缝,结组的范与汤米也一同被带着在雪地上无助地拖行着。

绳索在裂缝折痕处被磨断,安妮也幸好只是坠落在一块十几米深的硬雪中。

惊魂未定的范与汤米,顶着狂风刚刚站稳,就听到了轰隆的巨响越来越近,

雪崩来临。
雪崩!

一瞬间,山崩地裂,两人脚下无着,更别谈逃脱。眼前飞速袭来的雪崩气流重重撞击了汤米与范,将其扫落下了安妮所在的冰裂缝,并牢牢封死了狭长的裂缝口。

掉落冰裂缝的安妮。

几分钟后,万籁俱寂,白雪掩盖了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裂缝中的汤米,平躺着喘着粗气,几乎无法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动弹不得。他的肺部在下落时遭受重击,已呈现大片淤血。

安妮与范虽无明显外伤,但在没有多少御寒装备与食物供给的状况下,很快便会陷入肺水肿的窘况。

狂暴的雪崩气流将人扫落。

山上的人没得选择,山下的人却是难以选择。

六个人换回一条命

山下大本营,彼得用摩斯密码知晓了安妮三人还存活的信息。一阵庆幸与欢呼后,要不要救援,考验着每一个人,

等待着救援的安妮三人。
不止是雪,还有冰和石块。我们需要特殊工具。

如果有必要,可以徒手挖掘,我们人多,一定能搞定。

当彼得说出上面一段话后,大本营内的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沉默不语,

直升机很难将人送往高海拔。
你们想怎么办?不管他们?

彼得快速踱步出了帐篷,他怎么也无法明白为何“能眼睁睁地看着有人慢慢死去,却不伸援手。”

最终,上百位中只有五人愿意与彼得一同前往救援,计划是分为三组走不同的路线,背负易爆的硝酸甘油前往事故点,炸开冰裂缝的掩埋口施救。

鉴于安妮等人只够支撑一天的燃料,队伍需要在 22 小时内找到三人,才有可能从死亡边缘拉回他们。

然而,救援过程麻烦不断,队员也一个接一个地罹难——

因滑坠殒命的救援者。

一组中的一位队员在停下喝水时,不慎发生滑坠,随后掉入悬崖;另一组两人因背包中的硝酸甘油暴晒在太阳下引发爆炸。

垂死挣扎的救援者。

当历经万难找到安妮时,六个人只剩下彼得、魏蒙哥与一位法国 - 加拿大裔女向导三人。

另一边,安妮与范都因肺水肿陷入了吐血、昏迷的状况,汤米则因伤势严重永远留在了 K2。

为了保命,范提前结束了汤米的生命。

最终,彼得拼劲全力从冰裂缝中拉回了安妮,代价则是四位同伴的牺牲。

这样的结果,也许有人会觉得是电影刻意的桥段设置,不可否认确实有些戏剧性了,但同样的状况在高海拔登山中已屡见不鲜。

最近一次有关“高海拔道德”的争议事件,出现在今年 5 月 21 日,当时巴基斯坦登山者 Abdul Jabbar Bhatti 和夏尔巴向导 Sange 登顶珠峰,但在下撤时因缺氧昏迷在了海拔 8000 米以上。

在等待救援的数小时内,共计有超过 150 名登山者经过两人身边,却没有停下施救。好在后来有几家登山公司决定联合救援,两人获救。

没有高海拔经历的人,也许会严厉控诉 150 个人的冷漠,而但凡去过 7000 米以上的攀登者们却无法轻易做评判,因为——

如果我的生命,是要由你或更多人的生命来换取,那即便活着,也一定无法坦然。

其他推荐:

知乎专栏:走向山野 - 知乎专栏,从这里连接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