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未听过她的现场,那很遗憾,你已经没机会了

图片:视觉中国 如果你从未听过她的现场,那很遗憾,你已经没机会了

如何看待小红莓女主唱 2018.1.16 去世?

邝世麒,Music Industry Studies/Music Tech/Jazz

对我而言,Dolores O'Riordan 的去世,就好像在中国大陆 80 后文青群体心中深深地割了一刀,用不能更明显的方式挑明了「青春已经散去」的事实。

在网络时代前,一批 60/70 后音乐人利用信息不对等,把从 The Cranberries 那获得的灵感与见识直接或间接地转换成自己的作品和表达,也帮助塑造了自己的乐坛地位;另一批 60/70 后媒体人也利用信息不对等,把 The Cranberries 的形象烙印在正经历文艺启蒙中的 80 后心中,也帮助自己奠定了媒体人身份的话语权。而两种做法的结果又殊途同归,消费前者的主力军是 80 后;而后者则激发了一批 80 后文青走向音乐之路,然后继续收获着自己的 80 后粉丝。

前者的代表是王菲,后者影响的代表是李宇春。

当 The Cranberries 十几年前开始逐渐沉寂下来,他们就成了 80 后文青偶尔会想起和提及的一个名字。经典作品的魅力是持久的,我几乎每年都会想起 Linger 的美好,脑中回响起那段动人的前奏,整个心一阵酥麻,仿佛回到十几岁时的自习课教室。我猜许多 80 后可能和我一样,随着信息不对等壁垒的完全消弭,在审美或者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吸收新的养分,听到更让人兴奋和赞叹的音乐,然后把 The Cranberries 这样的乐队安静但深沉地保存在音乐启蒙和青春期的匣子里。大部分时间不会打开,偶尔回忆起当时的模样。

只有当你意识到 Dolores O'Riordan 从 2018 年 1 月 16 号起再也无法开口唱歌了,只有当你发现还从未经历过她的现场——和同龄人一起来个万人大合唱——而你已经永远失去机会,你才会在心里「哎呀」一声。原来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好是可以永远失去的,而那种美好的消逝,带走的还有自己的青春。

于是当早上醒来发现朋友圈被刷屏,我忽然提了一个问题:今天的 00 后还听 The Cranberries 吗?与我同龄的中学同学告诉我,她给刚刚出生的小 baby 听了很多 The Cranberries。我说,他是 10 后不是 00 后。问这个问题是因为,我到现在依然记得十几岁时听到 The Doors 和 Bob Dylan 的那种不适应感,当 60、70 后媒体人用一种顶礼膜拜的神话口吻介绍他们给我的时候,我并不能在第一时间领略 The Doors 带给他们的内心震撼。真的敢说听懂了一些他们,已经差不多十年以后了。如今的乐坛,在一个完全没有信息壁垒的环境中,95、00 后们听到的音乐与 The Cranberries 的时代差异是巨大的;昨天当我扫了一眼全英音乐奖的提名,发现创下提名记录的 Dua Lipa 是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名字,一首歌都没停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十几岁的少年在今天听到朴素的 The Cranberries 之声,是一种什么感觉。

那种感觉曾经深深震撼了一代人,并留恋至今。

去年 6 月,我跑去香港看了 66 岁的 Sting 音乐会。那是一场完美的演出,完美到 Sting 现在来参加歌手 2018,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的程度。当时的心态就是,这些人真的看一场少一场,家门口这么近绝不能错过,不然真的不知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而这一次,46 岁的 Dolores O'Riordan 告诉我们,很遗憾不再有机会了。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我们对待音乐的态度就是对待自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过往和青春,对待自己的审美和价值观,对待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认同。对我来说,音乐塑造了我的 personality;对面而坐时你看到的我之所以呈现出这般谈吐个性,和过去 20 多年听到的音乐紧密相关。我想许多热爱音乐的 80 后,可能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吧。

-

忽然想起,三个多月前曾经毫无征兆地梦见去看 Dolores 北京音乐会,醒来后赶紧把梦境整理出来。

Dolores O'Riordan 以及千百个年少时接触到的名字,就这么影响着我们生活的现实和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