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的情绪特别易受社交网络影响,而有些人则不会?

图片:《黑镜》 为什么有些人的情绪特别易受社交网络影响,而有些人则不会?

腾云智库,面对未来,我们的怕与爱

作者:高文珺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这可能与人们的自我构念有关。自我构念是指个体如何理解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处于社会关系的情景之中。心理学家将自我构念区分为两种,独立型自我和互依型自我。独立型自我构念强调表现自我,与他人保持独立,将表现自己的独特内在特质作为重要的生活目标,自我是独立于社会环境的“有边界的、单一的、稳定的”自我。而互依型自我构念则强调关注他人,把自己看作不可分离地嵌入到一个更大的社交网络的角色和关系之中,将与所属群体保持和谐关系作为重要的生活目标。

两种自我构念相互独立但并不排斥,人们可能同时具有独立型和互依型的自我构念,只是水平高低有所不同。研究显示,人们构建自我的不同方式可能会影响人们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而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如在思维判断上,独立型自我构念为主导时,人们倾向于采取分析性的思维方式,更关注人或事本身而忽略背景信息;互依型自我构念为主导的人则倾向于采取整体性的思维方式,更注重结合背景信息对人或事做出判断。又比如,独立型自我构念主导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特定情景的他人身上,他们会觉得自己难过,周围的人也会难过。但是,互依型自我构念主导的个体更可能将补充性情感投射到他人身上,他们认为如果自己难过,周围人将会给予同情。

从这一角度理解,对于独立型自我构念为主导的人来说,社会环境和他人是重要的,但主要是评价的参照标准和用来证实及加强内在自我,自己的信念和情感反应独立于环境。他们也会对社会环境做出回应,不过这种回应并不针对环境本身,而是基于一种最好地表达个人内在特质的策略性需求。而社交网络正是其所处的一种社会环境,因此,他们的情绪不容易被社交网络所影响。但是,对于互依型自我构念为主导的人来说,他们倾向于用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情境因素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这样一来,周围的环境和人就不只是比较和参照的标准,而是积极参与定义自我过程的一个重要元素。对于社交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各种反馈,他们不仅会将其当作自己做出判断的依据,还会给予相应的情绪反馈,并会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在社交网络上获得自我和谐。因此,互依型自我构念为主导的人特别容易被社交网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