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考古判断猪被驯化的时间?

图片:magenbrot / CC0 如何通过考古判断猪被驯化的时间?

近年来有哪些高科技考古的发现?

知乎用户,考古|艺术史|传统文化,公众号:有别

讲一个我觉得比较有趣的话题吧:猪的驯化。

一、

我们先来看看,猪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有着多大的意义。

它是六畜之首,过春节我们最喜欢贴的对联就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它还是十二生肖之一,现在很多夫妻生孩子,都想要个猪宝宝。

在古代,猪的象征意义则要大得更多。在祭祀典礼中,它是非常重要的贡品。《礼记·王制》说:“天子社稷则太牢,诸侯社稷则少牢。”这太牢,指的就是牛、羊、猪,少牢指的是羊、猪。

《礼记·礼器》记载:“晏平仲祭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这里的“豚”,指的就是小猪。这些都说明了,猪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祭祀品。

如果说古代的祭祀好像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那我们就来看看日常使用的汉字,有哪些是与“猪”有关的。在古代,猪通常被称为“豕”,而“家”这个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楷书,都是房子下面有一只猪的象形,它的本义就是驯养生猪的稳定居所,到了后来才引申为我们今天“家”的含义。再比如“逐”这个字,其本义就是追豕,说明在原始的狩猎时代,猪是人们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坠”的本义也与豕有关,表示豕掉落陷阱被捕获的场景。

发现了没有,在原始社会,猪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一开始人们抓捕野猪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再后来慢慢地驯化猪,把猪圈养在固定的地方,这才有了“家”的概念。

那么,猪是什么时候开始被驯化的呢?别小看了这个问题,猪、狗等家畜的驯化问题在考古学上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

在看下面的内容前,我建议你先自己想个几秒钟,思考一下,如何判断家猪和野猪?

看过《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一只猪,从野猪变成了家猪,它的生活状况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野外的时候,野猪因为觅食、拱土、搏斗的需要,久而久之,它的吻部进化得特别长,头部特别大,能够占到整个身体长度的三分之一,甚至更长。

而家猪由于长期喂食,体态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专业的术语说就是“下颌骨、头骨和泪骨较短,犬齿退化,鼻部上移,颜面凹陷,面部加宽,后驱加长,体幅变宽,腹围增大”。

所以,对于我们常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家猪的吻部大大缩短了。

这种体态上的变化,在骨骸上很容易就能够辨识出来。

于是你可能就说了,只要发现遗址中出土的猪的骨骼特征,符合家猪的特征,那就说明它被驯化了。

这个逻辑有一定道理,但是却忽略了一个事实:动物的形态想要改变,哪那么容易啊!这可不是一朝一夕间的事,必须得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段慢慢进化才行。所以:

如果说在一个遗址中发现了符合家猪特征的骨骼,这说明这里的先民早就已经完成了猪的驯化了。

而真正的驯化时间,还得再往前推很久很久。

三、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更加直观地来研究猪的驯化呢?经过多年的发展,考古学家们发展出了几个鉴别方法,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1、

首先,从体态变化上来区分家猪和野猪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考古学家们发现,在进化过程中,猪牙齿的遗传特征最稳定,尺寸大小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而猪的下颌骨缩小的速率则快得多。牙齿的大小、数量没怎么变化,但是空间、变小了,这就自然而然发生了齿列扭曲的情况。所以说,如果在某个遗址中发现的猪牙齿是挤在一起的,这说明那个时候的猪正处在被驯化的过程当中。

齿列扭曲的猪骨标本(来源:《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猪骨的再研究》)

2、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人类饲养家猪的目的这个角度入手。很简单,古人养猪无非是为了获取肉类资源,但养猪必然会产生成本,养一头猪的时间越长,花费的成本就越多。为了达到收益最大化,我们往往不会将猪养大成人,而是在猪的幼年,在它肉质鲜嫩的时候把它宰了。

这就造成了猪的死亡年龄结构变得不平衡并且集中。如果说一个遗址中出土的猪骨,幼年的比例占得特别高(一般来说大于 55%),就说明了该遗址中出现了家猪的饲养。

3、

为了进一步确定,我们甚至可以研究一下幼猪骨的雄性和雌性的比例。这还是从养猪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母猪由于能够繁殖后代,所以一般都会养到成年后,而公猪就不一样了,它们没有了生殖优势,而且成年的公猪性格暴躁,还不容易管理,所以除了保留一部分公猪作为种猪外,大部分的公猪在幼年的时候就会被直接宰杀了。

4、

我们还可以从病理学的角度来考虑。在病理学当中,有一种叫做线性牙釉质发育不全(LEH:Linear Enamel Hypoplasia)的病理现象,指的是在牙冠形成过程中牙釉质厚度上出现的一种缺陷,比较典型地表现为牙齿表面形成一个或多个齿沟或齿线。

这种情况一般是发育期生理紧张所造成的。有意思的是,考古学家们发现野猪的 LEH 发病率远远低于家猪。根据统计,考古遗址中猪群 LEH 发病率一般都在 5% 以上,而野猪群落在 5% 以下。依照这个比例,我们就可以判定一个考古遗址中是否出现了家猪驯养。

上面介绍的这些方法,是当前学界判断野猪向家猪驯化的主流方法。

四、

有了这些理论武器,我们再来解决前面提出的问题: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猪,在哪个遗址?

目前的研究结论是:贾湖遗址。

没错,就是那个《国家宝藏》中,出土了世界上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骨笛的遗址。

通过对遗址中猪骨的分析,我们发现有 3 个标本出现了前面所说的“齿列扭曲”现象。在能够确定年龄的 60 多件骨骼标本中,未成年的比例居然高达 81.4%。而且猪牙的 LEH 发病率也相当高,这一系列证据,充分证明了在差不多 9000 年前的贾湖地区,那里的原始人就已经开始了猪的驯化。从目前来看,贾湖是有证据表明的最早的家猪饲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