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电视剧在摄影上的区别是什么?

图片:Pexels / CC0 电影和电视剧在摄影上的区别是什么?

电影人王迓难,制片人、编剧、导演

电影是影像的艺术,对于电影来说,画面永远是第一位的,感官享受永远是最重要的(修正一下,评论区有朋友对这个第一位有误解,我确实也表达得不是特别准确,现在更正为对电影来说,画面的重要性要远大于电视剧);而电视是编剧的艺术,对于电视剧来说,故事永远是第一位的,画面只能服务于故事,只要能把故事讲明白摄影就是成功的。这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决定了摄影出发点的不同。

在电影中,摄影是叙事的一部分,不同的构图、色彩、光影变化都会传递出很多超越台词的信息量。所以很多时候尽管角色台词很少,仍然能表达出导演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方面王家卫和杜可风的组合可圈可点,充分表达了电影摄影的美学概念,大家可以多看看王家卫的电影,尤其是花样年华(我最喜欢的一部王家卫电影,《手》也不错,有《花样年华》的调调,《2046》就有些差距了,到了《摆渡人》……除了空有鲍德熹的华丽,已经失掉了王家卫的内涵)。

而电视剧的摄影则要简单明了直接很多,首先从对比度来说,电视剧画面的对比度明显要弱于电影,光会打得更平,人物会显得更加唯美,但也会缺乏质感。然后电视剧摄影从构图上来说没有太多深意,甚至可以简单到几种景别的顺序切换就行了,俗称只要把人框进去就可以……(当然这个说法夸张了,但电视剧摄影的构图只能说是准确,却远远称不上精巧)

为什么电影和电视仅仅因为播放媒介不一样就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电影一开始是在电影院里看的,进了电影院关上灯关上门,不能随意离开走动,在密闭黑暗的环境里,观众的心就能抛弃杂念,专心致志地欣赏 90 分钟的艺术品,欣赏十几万幅摄影作品。在这种情况下,观众的感官敏锐程度很高,一些画面上的小心思和小技巧就能被分辨和品味出来。而且电影屏幕很大,画面上的小细节也会被放得很大,观众可以看得清楚,电影投射出来的光线动态范围也会强于电视机屏幕,在这样的物理条件下电影采用对比度更高的打光,高亮和暗部都能表现得出来。而电视剧是在家里开放环境中、小屏幕上播放的,外界光线条件更亮,屏幕动态范围更窄,观众的注意力也随时在被其他东西所吸引,所以电视剧重点是讲故事,没办法让观众静下心来慢慢欣赏画面上的信息,囿于屏幕的物理特性也更多采用对比度较弱的打光方法,避免画面动态范围溢出。有些时候面对电视剧,你甚至都不用看屏幕,闭上眼睛听对话就足够了。

还有就是服务对象的不同,电影是需要观众直接买票的,好与不好影响观众对它的投票,影响最终的经济收益。而电视初期是免费看的,电视剧的制作方只对平台负责,而平台并不在乎电视剧播放的是什么,只要电视剧放着有人去看,那平台的广告就可以卖得出去,是这么个商业逻辑。这也会两者的摄影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电影精益求精,电视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另外制作成本也是制约两者采取不同的摄影风格的一大因素。电影也就那么 90-120 分钟,可以在摄影上精雕细琢,各种机位慢慢调试最好的效果。而电视剧动辄 2000 分钟以上,如果都按照电影的标准去做,成本会放大 10 倍以上,这是制片方无法承受的。所以电视剧的拍摄节奏要快很多。一般来说拍电影一天拍 50 个镜头算比较多了,一个片子总共 2000 个镜头,要拍 40 天,而电视剧一般周期在 60 天到 90 天,差不多 2、3 天就要拍一集,一天要拍 100 多个镜头,当然没办法做到很好。

随时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电影和电视剧的边界正在相互渗透和模糊。有的电视剧拍得像电影,不光是设备从以前的电影用胶片、电视剧用磁带转化为使用电影同样的设备拍摄,而且节奏感和画面的精细程度也在接近电影的质感,现在大部分美剧都在往这样的方向进化,因为现在大部分地方和平台看电视也要收钱了(会员费),而且电视剧屏幕也越做越好,能表现很多精细的画面。而有的电影则拍得像电视剧,具体哪些我就不点名了,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举几个我印象深刻的觉得真正称得上电影的片子:

张艺谋的《影》,老谋子重回巅峰状态之作,电影美学的新突破。

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王家卫是一个真正用影像去讲故事的人

加斯帕诺的《高潮》,用影像展现让人不寒而栗的吸毒体验

卡梅隆的《阿凡达》,纯技术流的影院视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