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达传说》里的「希卡文」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图片: 《塞尔达传说》里的「希卡文」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

3type,typical & atypical(微信公众号3type)

如果有一天你穿越了,

到海拉鲁大陆炸鱼砍树、

去宝可梦世界捉皮卡丘,

或者是在末世废土中旅行、

在遥远异星上做客……

看着那个世界里的牌匾、报刊、荧屏,

是否会被鬼画符一样的奇特文字

搞得一头雾水?


a 五花八门的虚构文字

虚构世界(fictional universe,也称 “架空世界”)是电影和游戏等作品中的常设舞台。让故事发生的背景脱离现实而存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束缚、解放创造力。基于小说改编的美剧《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2011– )就是虚构世界作品的典型例子。

但与此同时,完全创作一个新世界所需的设定(setting)工作量也会非常可观。从自然地理到历史文化,这个世界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所考虑,这样得到的结果才能够令人信服——那么,对于大多数世界设定而言,“居民们使用怎样的文字” 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创作者们给出了很多答案,我们也得以在影视和游戏作品中看到各种各样的虚构文字。目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我们同时代的通用语(比如英语、日语等),为其字母表赋予新的造型;另一种就是完全创造一门新的语言,并为之配上书写系统。

早在《乌托邦》(Utopia,1516) 一书中,就出现了一段由虚构的 “乌托邦文” 写成的四行诗。这种文字由几何图形构成,共有 22 个字母,和当时的拉丁字母表一一对应(仅缺少 Z)。作者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和朋友彼得·吉尔斯(Peter Giles)也构造了乌托邦的语言,但这种语言的仅有样本便是这首诗了1

基于拉丁字母表设计虚构文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不论是像《乌托邦》中一样使用几何图形,还是替换为更复杂的符文(《魔法少女小圆》,2011)2,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在实际使用中,这些字母表可能用于拼写各种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英语、德语等,也有罗马字转写的日语(《精灵宝可梦》动画,2010 年后的剧集)3

只要是基于字母表的文字,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构造出虚构文字。漫画《全职猎人》(Hunter × Hunter,1998– )中的文字是便是基于日文五十音图设计的4

如果不局限于字母表的话又会怎么样?动画《少女终末旅行》(2017) 中出现了变形的汉字。这部动画的舞台是虚构的末日后世界,人类的文明和科技在剧中人的视角下已成为古代遗物,而读写文字的能力也让剧中一位主角得以了解 “古人” 的零星记录。“古代文字” 都是变形后的日文,其中的汉字部分是逐个设计的。在文字量很大的场合下,还是全部使用了基于假名(即字母表)的转写方式。

文字和语言密切相关,比虚构文字更进一步的便是虚构语言了。游戏《上古卷轴 V:天际》(The Elder Scrolls V: Skyrim,2011)中,就出现了一种 “龙语”。龙语应用于技能系统 “龙吼”(Dragon Shouts),而这些技能是通过阅读石碑上的文字所获得的。制作组根据龙的爪痕造型设计了字母表,用于拼写龙语5

在虚构语言这方面,J.R.R.托尔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可谓无出其右——他本人就是一位语言学家。在《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1954–1955,系列作品中,托尔金为 “中土大陆”(Middle-earth)上的种族们设定了繁复而严谨的语言系统,亦配有相应的文字。此外,《星际迷航》系列(Star Trek,1966– )、《权力的游戏》及其原着小说《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 1996– )中也有虚构语言和相应的文字;电影《阿凡达》(Avatar,2009)中虚构的外星语言 “纳威语”(Na’vi)则仅有语言,由地球人使用拉丁字母记录6。创造虚构语言,那就是另一个话题了,本文暂且不表。


b 异世界文字的破译

在游戏《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2017)中,“希卡族”是存在于一万年前的远古种族,具有已经失传的超高科技水平。主角所使用的手持设备 “希卡之石” 就是一件远古遗物(被描述为 “中间发光的石板”),它的界面上出现了类似文字的符号;同时散落在游戏世界各处的遗迹中,也出现了大量类似的符号。

根据这些符号出现的场合和规律,可以猜想它们就是希卡族使用的文字——但是主角(以及玩家)并不能读懂它们。现在,就让我们模仿现实世界中破解失传古文字的办法7,尝试破解希卡文。

我们将游戏中不同场合出现的符号加以收集,发现单个符号的数量有 20 余个。根据前文的讨论,可以推断这种文字是基于拉丁字母设计的。这就将问题大大简化了,我们只需找到这些符号和拉丁字母间的对应关系,即可宣告破解成功。但在现实中的古文字破译则要困难很多——对于一种完全未知的样本,不但所表示的语言无人知晓,甚至连它是否确实是一种文字都无法确定!8

那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希卡之石界面上的文字。地图上大量地名下方的文字有明显重复,显然不是译名;左下角的三个数值分别为 “完成度”、“时间” 和 “温度”,但我们并不知道它们具体使用的是什么词;右下角的功能为 “希卡感应器”,也许可以成为突破口——因为 “希卡(Sheikah)” 作为种族名(专有名词),不太可能出现不同的表述。

我们发现游戏场景中的 “希卡塔” 上也写有文字,而这文字的前半部分和 “希卡感应器” 相同——于是可以猜想,这就是希卡文中的 “希卡” 一词。

进一步发现,这个词的字母可以和英文 Sheikah 对应。尝试把对应的字母填入剩余部分,在仍未发现对应错误的情况下,联系 “塔”(tower)和 “感应器”(sensor)的英文单词,进一步补全字母表。

再之后,就是对照游戏中出现的其他内容,代入字母、推测含义。比如出现在这个场景中的两段文字,就可以根据已有字母结合实际含义得出未知字母。

在游戏中寻找字母,并与拉丁字母一一对应,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中也一定会存在需要推理、猜想、试错的情况。

另外,在希卡之石的 “图鉴” 界面中,还能看到很有规律的文字排列。显然,这就是图鉴序号的数字,将三位数字重复两次所得。

实际上,《塞尔达传说: 旷野之息》中的希卡文早已被破译,其完整字母表可以在网上找到9。游戏中使用这种 “文字” 加密了很多信息,其中有些甚至直接指向了主线谜题的答案——在这里就不加以透露了。


c 为异世界设计文字

在虚构作品中设计文字,是一项完全视觉化的工作——如果是小说中,只需一句 “这里用某某文字写着”;但如果是电影或游戏,就必须要呈现出文字的具体造型了。而这项工作实际上只和作品的整体美术风格相关,甚至所呈现的文字可以完全没有具体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遵循一定的规则来设计文字,就成了一种 “彩蛋” 性质的小心思。从表面上不会为人注意,但确实能为作品增加深度——能给爱好者们提供分析挖掘的机会,这又何尝不是作品本身意义的延伸。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中的希卡文是 “根据美术风格设计文字” 的典型例子。高度几何化的造型反映了希卡种族的高科技水平,而点和线的组合则契合了游戏中古代遗物的花纹。根据制作组所述,游戏中希卡遗物的设计风格来源于日本的绳文时代,这是一个不太为人所知的史前文明10。场景中的纹路造型结合发光效果具有极高的识别度,而镌刻在上面的希卡文字,看上去如同装饰纹样一般。

同样在这部游戏里,还出现了两种其他的文字。海利亚文是游戏中的 “当代” 文字,看上去较为原始,与农耕社会的科技水平相适应;而格鲁德文仅在一座沙漠小镇中被使用,对于主角而言是一种充满异域风情的外国文字。1112

海利亚文在历代《塞尔达传说》游戏中都有出现,至今已发展到第六代11。从造型上看,这代海利亚文上带有拉丁字母的影子;而一头钝一头尖的笔画,则让人联想到楔形文字(Cuneiform)。这是公元前 31 世纪由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系统,作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之一13,楔形文字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虚构作品中文字的设计。


d 字体、字符和编码

严格来说,这种基于现实文字所构造的 “虚构字母表”(fictional alphabet)并不能称为一种 “文字”(script),而仅仅是对现实文字的加密:用 “希卡文” 书写的英文段落,本质上还是英文。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类虚构文字实际上就是 “字体”(typeface)一种最极端的情况。对于同一个字母比如 A,不同的字体会以不同的造型来呈现;那么 “希卡文” 也不过是把 A 的造型改变得比较严重了点而已。

在实际制作中,把这类虚构字母表制作成字体会非常方便。先用通用语言(如英语)完成文字内容后,再设置为这种字体就行了。在本文的写作中,笔者也把 “希卡文” 制成了字体,以此完成了大量配图的制作。如果你在 3type 网站阅读本文,正文中的 “希卡字母”sheikah 实际上也是应用了这一字体的拉丁字母。

字体是计算机处理文字时最表层的东西,只是用来给使用者看的。即使把一个大写拉丁字母 A 设为 “希卡文” 字体,计算机也能认得出它,因为它仍然占据 A 的编码,而编码才是决定它是一个拉丁字母 A 的本质原因。再来看这个字母☞ Α,虽然长得一模一样,却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了——这是一个大写希腊字母 alpha,它占据着另一个编码,是不同于拉丁字母 A 的另外一个 “字符”(character)。

如今计算机和互联网上最常用的编码标准为 Unicode。Unicode 的最终目标是为世界各地、古往今来的每一种文字编码。截至 2019 年 4 月,Unicode 已经编码了 150 种文字14,其中也包括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体(Egyptian hieroglyphs)等古代文字。

上面调用了支持这些字符的 Noto Sans Cuneiform 和 Noto Sans Egyptian Hieroglyphs 字体,否则便会出现 “豆腐块”。

而希卡文这样的 “异世界远古文字” 显然无法在 Unicode 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这种基于现实字母表设计的虚构文字,恐怕只能作为一种字体而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