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算命、风水的信众多到令人咋舌,其中还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图片:Erdenebayar / CC0 为什么算命、风水的信众多到令人咋舌,其中还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叶赌徒,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诺奖得主 Daniel Kahnemann 在畅销书 《思考,快与慢》中就提到过,很多人之所以迷信,是因为懒得去思考而已。相信迷信(如算命,风水)要远比思考其他可能性简单得多。

另外,

  • 大部分人类都寻求快乐,而相信一些不合理的偶然或是迷信,显然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这种需求。相反,理性思考就显得冰冷乏味得多。比如相信海市蜃楼是神迹显然比思考其光学成因有趣的多。
  • 迷信能增加我们的掌控感,比如考试时穿红色裤衩能考神附体,那这种毫无成本的行为,显然能极大增强我们的信心。
  • 思考一下,大部分迷信的人,其实并不是真正 100%相信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他们争辩的原因往往是因为,争输了没损失,对了可能有的赚=。=。

PS:我并不是一概摒弃风水算命星盘这些千年精华的东西,毕竟也算是古人智慧结晶。我自己的姓名也是通过算命改的。。。写这个答案的目的是为了大家更辩证的看这个问题,毕竟 100 个算命的里面,99 个是骗子。


当我们进行决策时,总会认为我们的决定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而做出的,但是事实真的如此么?因为不管有意识无意识,至少在最初阶段,我们很多时候都会从本能地将不符合或不支持我们自己观点的信息筛选排除。

而星座,占星学,塔罗牌,算命,风水,往往就是利用我们人类的这种认知缺陷来获得一席之地。

当我们思考着买什么牌子的化妆品,衣服,甚至是家用车时,你经常会发现身边的人,亦或是电视,电影里,都出现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牌子的产品。

当你刚刚结束一段感情时,你会觉得周围的人都在秀恩爱,听到的所有音乐都是谈情说爱,电视上放映的都是言情剧。

当你想要一个孩子时,你会发现身边突然出现了很多可爱至极的小宝宝。这种认知偏差,就是确认偏差(confirmation bias)。

为什么我们会相信星座,风水?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这些算命或者星座提供的信息是“真的”,在得到结果后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格外留心测评中提到的内容,这些内容会像是一个隐藏的闹铃一样。比如“今天是你的水逆,blablabla。”

在某个时刻出现与其内容相对应的事件时,如玩斗地主时起手单出一个大王(这种人我们一般称作赌怪),这时之前预设的闹铃就会响起来,提醒我们的大脑“看!今天果然是我的水逆。”

一个很典型的讽刺笑话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个现象的狡诈之处:一个算命的,靠给孕妇测算预产孩子的性别就赚的盆钵体满,因为他的规矩是算对收钱,算错免费。

在这个方面的研究实验,最出名的莫过于在 1979[1]所作的实验。心理学家们招募了一群被试,给他们看一段一个虚构人物,简,一周的生活。在这一周里,简表现出她在某些时候是一个外向的人,而有时候又是一个内向害羞的人。

在看完这个故事的几天后,这些被试们重新背邀请会到实验室,这时,研究者们将他们分成了两组,询问他们简是否适合做某种特定的工作。

第一组被试被询问简是否适合做一个图书管理员,而另一组则被询问简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房产经纪人。

结果发现第一组的人在得到问题后,回忆起的是简内向的个性和行为。第二组回想起来的却是简外向的性格。

在这个问题后,这两组被试又被询问他们认为简是否可以胜任其他的工作。

这些被试们都“卡”在了他们最初对简的印象中,全部都认为不会有其他工作适合简的性格。

另一些实验[2]还发现人们花了更多的时间(大约 36%)去阅读那些符合自己观点的文章,新闻报道。

79 年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经典研究[3]也发现,人们更倾向于去认可与自己信念价值观相一致的内容

在这种长期的认知信念建设过程中,自然会越来越深信这些内容。

有研究[4]就分析了欧洲人对星象的痴迷,给出了三个为什么会有人相信星象的原因(同理也可以代入算命,风水):

  • 大部分人并没有足够的科学素养去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 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占星是什么
  • 具有 dc(和谐)价值观的人更容易相信星象

比如当你在看这个答案前就觉得星座风水属于伪科学,那么你便大概率会认可这个答案,反之,这个答案则会显得错漏百出。

星座,算命,风水到底靠不靠谱?

而这个话题,自然就引申出了我们很多人都熟知的巴纳姆效应,在 1881 年,巴纳姆与他的同行们创立了巴纳姆贝利马戏团,自此,他就一直带着这个马戏团在美国进行巡回表演,他的马戏团拥有各类奇人异术,所以深受各个阶层的观众欢迎。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他的马戏团里包含每个人都能喜欢的因素,所以每一刻都能有人“上当受骗”,这个描述,是不是很像我们的星座 / 算命 / 塔罗牌分析呢?

时至今日,“表演者”变了,但是“观众”没变,当人们看到各种人格,心理分析时,常常会认为这些普遍性极强,信息笼统的人格描述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心理学家们就将这种效应称为“巴纳姆效应”。更通俗地说,我们在书籍杂志,荧屏或“心理专家们”经常看到或听到的冷读术就源于此。

巴纳姆效应又称福勒效应,因为在 1949 年,心理学家福勒[5]召集了一群学生,对他们进行人格测验。要求学生在拿到分析结果后对结果与自己的契合程度打分(0-5 分,0 最低,5 最高)。事实上,所有的学生得到的都是同一份“个人分析”:

“你希望他人喜爱认可你,但是你对自己的要求却非常高。

尽管你有性格上的缺点,但是你总能找到方法去弥补。

你有很大的潜能等待你去开发。

你有时会游移不定,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有时候你会不太现实。

等等”

结果学生们给出的平均得分为 4.26,也就是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人格分析与自己相符。

很多同学都对巴纳姆效应的例子表达不满。。。我只是想偷个懒而已。。既然如此加上一些其他文献。

1985 年,在 nature 上发表了一篇简明扼要的研究,题目就叫做《占星的双盲实验》[6],作者用星象的一个分支(生辰星盘)来进行测试。

在实验的第一部分:

志愿者们提供自己的生辰信息,然后占星家们来进行推演给出分析。之后,志愿者们会随机得到 3 份星象分析,其中的一份是他们自己的。他们被要求给三份分析与自己的贴合度进行第一第二的次序排位,然后用 1-10 来给准确度打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占星并不靠谱,那么志愿者选到正确分析的概率为 1/3,而占星家们则预测志愿者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选中自己的那份分析。

实验的第二部分:

参与实验的占星家们,会得到一个志愿者的生辰以及其人格特质分析(加利福尼亚人格测试)的数据,与此同时,他们还会随机得到其他两个志愿者的人格分析数据。这时,与实验一类似,占星家们需要从 3 份数据中,找出与自己得到的志愿者生辰相对应的人格测评。之后也是 1-10 打分。

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占星并不靠谱,那么占星家选到正确分析的概率为 1/3,而占星家们则预测自己至少有一半的概率能选中自己的那份分析。

结果发现,占星家们的表现要远远低于他们的预期,简单来说,就跟一个对占星一窍不通的人随机选择份数据的概率差不多。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研究也证明了类似的观点,著名心理学家 Eyesenck 还写了一本专著,叫做《占星,科学还是迷信?》[7](《Astrology, science or superstition?》)

比如 2001 年,就有一个研究,专门去探索了下女性心理,即在阅读占星分析后,她们的情感关系是否会产生变化(亦或是受到影响)呢?这个行为显然是大部分人喜欢占星,塔罗牌的主要动机,即看姻缘。

研究者找了 46 个女性本科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包含了一个占星分析以及积极的建议,而另一组则是中性的情感建议。结果发现尽管这些志愿者对于占星知识的了解以及认可度非常高,但是她们在之后却并不会真正因为占星建议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是在得到积极的占星建议后情感生活上出现显著提升。

总的来说,

大脑会像一个筛子一样,选择性地回想起符合最近所获得信息的内容,而忽视与这个信念相悖的内容我们经常会在自己的头脑中设定一个假设,然后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去证明自己这个假设是正确的,而忽视了其他的因素,而当我们的这个假设在某些情况下被验证正确时,我们就停止了自己寻找最终答案的脚步。

如果你在烧香亦或是塔罗牌之后,工作高升,考试高分,那么有什么理由停止继续烧香呢?正应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停止了之后一切顺利戛然而止怎么办呢?

即使换成了写这个答案的我,说不定也会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老实,继续烧香算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