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称赞孩子有哪些弊端?

图片:LichDinh / CC0 过度称赞孩子有哪些弊端?

七优,养猴小能手 灵魂班主任

我是一名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线班主任老师,入职十年,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家长,教过不胜枚举的学生。在这个岗位上做的越久,越感觉到家长们对孩子成长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加入赏识教育的行列,从正面来肯定孩子,鼓励孩子。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育从业者,我倍感欣慰。

众所周知,合理、真诚的夸赞,是孩子积极成长的催化剂,那些被父母亲人从心底肯定的孩子,更乐于接受挑战,更容易从内心迸发出能量;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孩子的变化给予敏感地关注和认可,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的情感联结。但,与此同时,也会有很多家长或者祖辈开始剑走偏锋,出现频繁性、长久性的过度赞美。

一、过度称赞可能会削弱赞美的力量

1、引发孩子过分追求优越感

为了鼓励而罔顾事实、肆意夸张地去表达作为成年人感到喜悦、骄傲的情绪,或者习惯性地不假思索地用夸张的称赞来武装孩子的精神世界,会把孩子的心理期望值给拉到至高点,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慢慢地对正常的鼓励和称赞产生不适应,开始追逐这种外界给予的“优越感”。

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中指出: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个小孩对优越感的这种渴望来揭示他的全部野心。如果这种自我肯定(即追求优越感)的欲望变得格外强烈,就会衍生出一些嫉妒之心。这种类型的小孩很容易形成一种希望自己的竞争者遭受各种噩运的心理,有时候他们不仅仅只是怀有这种邪恶的想法,还会去伤害对手、给他们制造麻烦、甚至有时还会表现出明显的犯罪特征。

这段话让我回想起发生在我班级里的一件事。有一天,我们班写字最好看的小妍抱着自己的书法作业一脸委屈地向我哭诉:“老师,你看,我的书法作业不知道被谁画了,都这样了!”我接过作业一看,惊呆了,整个作业被人用铅笔画的面目全非(当时拍了照片,但考虑到保护孩子的信息,不放照片了),我稍作调查,就查到了破坏作业的始作俑者——小杨。问小杨为什么要这样做,孩子不肯说,一番恳谈之后,小杨才吐露心声:因为看到小妍的作业写得好,自己写不出这样的作业,就很生气,于是就拿笔画了她的作业。

听到他的回答,我颇为惊讶,后来跟他父母见面座谈了几次,对他的做法产生了理解和同情。

小杨是个家境优越的男孩,他的父母常年经商,工作忙碌,所以小杨从出生就一直由保姆阿姨照顾。保姆尽职尽责,白天黑夜地照顾小杨的生活起居,每天还陪着孩子到小区里遛弯看光景。每晚男女主人回家后,保姆阿姨都会向雇主们汇报小杨一天的情况,通常是报喜不报忧。忙活了一天的小杨爸妈听到保姆阿姨的正面陈述,赶紧抱起孩子就一顿夸:“我们宝贝最棒啦!最聪明啦!太厉害啦!”

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长大一些后,在小区里时常会遇到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时候小杨有过激的语言或者动作,保姆阿姨不但不制止,还上前鼓励表扬,觉得自己家小少爷是个“不吃亏”的孩子。后来孩子上了小学,问题就突显出来了,小杨接受不了一点点他人的否定,如果老师没有表扬他而时称赞了其他同学,他会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低落。

过度称赞让小杨一直执着于追求优越感,而这种野心超越了自己的实际能力,最终孩子开始“另辟蹊径”来填平自己未得到赞美的落差,所以有时候我反而更心疼这个孩子,有些结果,并不是他自己造成的,而是来自于家庭。

2、引发孩子的内心压力

过度的赞美也可能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压力,让孩子认为自己现有的能力与他人的称赞不匹配,称赞不但没有起到鼓励的作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焦虑,扰乱了他们自己完成事情的积极性。

3、不利于成长型思维的形成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在《成长型思维训练》这本书中曾提到:

成长型思维是指相信通过练习、坚持和努力,人类具有学习与成长的无限潜力。采取成长型思维的人能够沉着应对挑战,他们不怕犯错或难堪,而是专注于成长的过程。
采用成长型思维的人,在看待智力或艺术与运动等能力时,不是将其视为固定的特征,而是将其视为可以随着时间和努力发生变化,并获得提高的素质。

如果我们用过度的赞美来为孩子框定出“最聪明”“最会运动”“最会唱歌”的固定思维模式,孩子相信自己的这些素质是天生的,是与生俱来的,那他们很难在这些领域再寻求到努力的目标,也很难为了精通这个领域而付出勤奋和努力,最可怕的是,笃信那些过度的赞美,会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开始自我否定:

我真的是最聪明的吗?我真的是最优秀的吗?

这种自我否定,很容易让人一蹶不振,成为心灵上的黑洞。

但成长型思维一旦形成,会让孩子不再害怕用失望或者羞耻的眼光来看待失败,而是把失败当做进步的机会,他们相信,无论七点如何,天赋可以通过经验和努力得到强化,通过认真和努力,可以在任何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的。

二、怎样夸赞孩子更合适?

除了过度赞美,很多家长在夸赞孩子的时候,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赞美得过于笼统。“你真棒”虽然暖心,但因为没有具体地指出孩子在哪个地方做的好,孩子面对这份夸赞时,除了喜悦,还会有些无所适从,喜悦往往只停留在听到赞美的那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笼统的表扬有可能会绑架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慢慢地输不起。那怎样夸赞更合适呢?

1、

在教育圣经式的育儿书《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中,作者总结了几个表扬孩子的妙招,简单好理解,反馈的效果却非常明显,直接上照片:

书中强调:

1、成人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他所看到的和他所感受到的。
2、孩子听到这样的描述后,就能赞赏自己。

来自成年人的细致有序的描述,是发在内心地“看到”孩子的过程,如果你能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孩子会从你的表达中获得尊重,

在日复一日对孩子细微处的描述中,孩子们也在不断地增加他们内心的力量。

2、

在“描述所见、描述感受、总结成词”表扬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中,我还总结了以下几个方法,分享出来,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夸奖要具体,别怕麻烦

每一句具体细致的夸奖,不仅是一份鼓励,也是一种肯定和暗示,既肯定了孩子刚刚的做法,也暗示孩子如果日后的努力方向。不怕麻烦,不怕啰嗦,用更多的描述性语言来表达孩子具体的行为,才能真正引起孩子内心共鸣,达到夸奖的目的。比如:

场景 1:睡觉前,孩子把玩具都妥善收好了。

敷衍地夸:宝贝,你真棒。
具体地夸:宝贝,今晚你把玩具收拾得可真整齐,我看到你先把这么多乐高一块块收集起来放进盒子,这就叫有耐心;收拾完乐高,你又把这些玩具车都送回了家,他们可期待和汽车家人团聚了,一定很感谢你;最后你还把绘本都放回了自己的小书架,下次看书的时候就不会找不到了,能做到这些,我很佩服你。

场景 2:孩子写完作业,发现作业字迹很工整。

敷衍地夸:作业写得挺好,真棒,抱一下。
具体地夸:哇塞,今天的作业写很工整,尤其是这个“永”字,最后这笔“捺”写得很舒展,像仙子舞蹈时的长袂飘飘,很有书法家的风骨啊!还有课文抄写这部分,没有错字、漏字,从前到后,字的大小统一,最后这个下引号都写得这么规整,快,快来一个爱的抱抱。

夸奖要重过程、轻结果

对孩子做事的过程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赞美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会让孩子更能体验到做事的乐趣和喜悦,也使得你的夸赞起到了真正的鼓励效果。

我们作为家长,如果总是以结果为导向,只对孩子成功的结果给予表扬,忽略孩子做事的过程和做事的态度,就导致孩子得失心重。

特别是在孩子进入“完美敏感期”的时候,一味地只称赞胜利的结果,不包容孩子的失败与错误,无视孩子的努力和认真,很有可能会让孩子为了一个好的结果而不择手段,更会让孩子只在乎最后的结果,从而导致做事时注意力不集中。

想让孩子做事更专注、更努力?那就多关注并夸奖孩子做事过程和努力的态度。怎样夸过程和态度呢?同样还是设置一个场景来示范:

场景 1:孩子画了一幅画,很漂亮。

结果导向:画的太好看了,你根本就是一个大画家。
过程导向:这幅画颜色搭配看起来可真好看啊,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颜色画它的?哦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好会思考呀,对了,这个房子设计的好有创意,,你一定很努力地给它上色吧?这份细心真值得妈妈学习,瞧,你靠自己的努力和奇思妙想,让这幅画变得熠熠生辉,真美好。

多夸事实,少夸人格

对于孩子的所作所为,多去夸赞你看到的事实,如实地描述你的所见和所感即可,少对孩子的人格进行评价,更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这与《怎么说》一书中作者的观点也是高度吻合的。

“你帮妈妈把地拖了,真是个好孩子,妈妈爱你”,这句话看起来是最普通不过的一句表扬话,却在无形中给孩子贴了标签,“好孩子”是个既模糊又主观的概念,特别是当“好孩子”与“妈妈爱你”相遇的时候,情况尤其糟糕,这让孩子的内心接受到的信息是:我是好孩子的时候妈妈才爱我。不仅让父母的爱变得有条件,更让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而变得不敢失败,不敢犯错,时刻都要用“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可是,什么才是真的“好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又怎能用一个简单的“好”字来界定孩子的人格呢?

场景 1:晚饭后,孩子和妈妈一起收拾碗筷。

夸人格:你真是个好孩子,帮妈妈干活了。
夸事实:你今天和妈妈一起做家务,又擦桌子又洗碗筷,桌子擦的干干净净,碗筷都洗干净了,我看到你洗的时候特别认真,那个小眼神都不一般。今天有你和我一起做家务,我轻松多了呢。

场景 2:孩子做出了一道难度非常大的数学题。

夸人格:你太聪明了!
夸事实:我看你刚刚用了好几种方法来做这道题,思路很开阔,这就是灵活多变呀,而且遇到难题肯动脑筋,置换率这个方法想的好,这道题果然被你解出来了。

夸赞要真诚、有度

《明儒学案》中曾有云:

一诚足以消万伪,一敬足以敌千邪 ,所谓先立乎其大者,莫切于此。

咱们教育孩子要诚信为人,作为家长,在称赞孩子的时候,很有必要去秉承真诚有度的原则,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孩子做事的过程,由衷地去赞美孩子的行为,切莫为了称赞而称赞,为了表扬而表扬,孩子都不傻,你言不由衷的一句表扬话,很可能起到反作用。

如果你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时候,那也可以用神态、动作来表示称赞,一个热烈的拥抱,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都能给孩子莫大的鼓舞。

另外,针对于过度夸赞,我设置了两个场景:

场景 1:孩子在学习烹饪,炒了一盘菜,整体不错,略微有点咸了。

夸张:孩子你太牛了,你做的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没有之一。
真诚:你第一次炒菜,火候把握得这么好,真难得,特别是这个胡萝卜,很入味。味道上,略微有点咸,你试试?我们来猜猜可能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了?嗯,有可能,你说的对,可能是盐放多了,嗯,对,也可能是酱油放多了,不错呀我的小宝,有天赋,不仅菜做的有味道,分析失误也很精准,下次我和爸爸还想陪着你再一起炒菜。

场景 2:孩子唱了一首幼儿园新学的歌。

夸张:我的天啊,你就是一个大音乐家!太牛了吧!我真为你骄傲!
真诚:这首歌是新学的?你记忆力很不错,刚学就把歌词记得这么牢,而且旋律唱的很准,刚刚结尾的时候,你加了个摆手的动作,是自己想的吗?这么有创意!真好呀,你快教教妈妈,我也想跟你学,特别是最后那个动作。

其实,鼓励孩子的艺术可谓博大精深,方法也是不胜枚举,但无论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都要始终铭记: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我们要给予孩子爱与信任,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一切情绪,接纳孩子的成就或者失败,这样才能更好地赋予孩子最高程度的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会为那个幼小的灵魂注入信心与力量,支撑他们在今后的漫漫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育儿是一件系统性很强的事情,如果有育儿困惑,可以直戳 @知乎亲子 ,那里可以提供很多及时、有效、专业的育儿干货,与君共飨。

一切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