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吗?

图片:Free-Photos / CC0 「创造力」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吗?

人们说的「创造力」、「天才」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吗?

贝塔,心理学 组织创造力与创新

先说结论:创造力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共同影响。

我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后天激发,如果这时候再加上一些”天分“,就是所谓的天才了。

下面从「创造力」先天与后天的研究的来源、「创造力」的含义与测量、后天如何激发创造力3点,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1)「创造力」先天与后天的研究从何而来?

创造力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Guilford 呼吁研究者去关注一个非常重要但却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创造力。他首次强调,“创造力不仅是少数人才有的天赋或特质,更是每个普通人都具备的能力,需要从认知和社会过程的角度去探究创造力”(Guilford, 1950)。自此以后,创造力的研究逐渐增多,成果也愈加丰富。

然而,在创造力研究的早期,研究者往往将其视为一种天赋,研究者通过档案法、 传记法等,来比较少部分具有高水平创造力的天才和普通人的差别,进而找出了 两类人在背景、能力,特别是人格方面显著的不同(Mackinnon, 1965)。一般而言, 开放性、冒险性、独立性等越高的人,创造力越好(Barron & Harrington, 1981)。

但是,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逐渐发现创造力不只是一种固化的特质,更是一种可以被教导、学习和提升的能力,比如 Osborn 所创立的头脑风暴四步法,就可以有效提升团队成员的创造力(Osborn, 1953)。于是,研究者开始更多地去探究除人格特质外,还有什么样的因素能够影响创造力。

而后,Amabile(1983)对前人的众多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并提出了创造力的成分理论(componential theory of creativity)。该理论将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分为两类,

一类是个体自身的因素,包括三个成分,分别是:领域内相关技能(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相关领域等先天才能),创造力相关才能(灵活的认知风格, 经验开放性等个性特质等),内部动机;

另一类是个体外部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团队、领导、外部动机与奖励、组织结构、组织氛围文化、社会网络等等。这类因素主要通过影响个体自身的因素来间接影响创造力。此时,已不将创造力完全作为一种个人天赋来看待了。


2)那么「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如何测量?

目前被广泛认同与接受的创造力定义为:“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出新颖实用想法、产品或服务等”(Amabile, 1996)。

创造力既包括需要聚合性思维的题主说的所谓“灵光一现”的顿悟任务,也包括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头脑风暴任务。下面对广泛应用的测量方式进行简单的介绍:

1)Mednick(1962)的远距离联想测验(remote association test, RAT)

RAT任务考察的是从词语之间找到广泛的联系,以及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连结在一起的远距离联想的能力。

测验的内容是这样的:个体需要依据给出的三个词语,例如“生机、融化、发芽“,想出第 4 个词“春天”。

相应的评价指标为:在一段时间内,题目答对的数目。第四个词语存在正确答案。

2)Torrance(1966) 创造性思维测验(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

它包括言语、图画、声音和词的创造思维测验。

其中,最常被使用的是图画创造思维测验,如:根据给出的 30 个圆圈(或 30 对平行线)画出互不相同的图形。之后,对这些图形的流畅性、 灵活性、新颖性和精细性四个维度进行打分。

3)顿悟类实验任务(insight tasks)

主要考察个体在瞬间想出问题答案的时刻, 常伴随着一种灵光一现的体验。

比较经典的顿悟类任务为 Dunker 的蜡烛问题 (Dunker, 1945),即:只能使用一盒火柴和一盒图钉,如何使一根蜡烛被固定在 软木板的墙上,而不让烛液滴落下来?

在这类创造力实验任务中,个体不能够循规蹈矩,而是需要突破常规思维的限制,从更新的角度 出独特的方法,才能解决问题。

4)艺术类实验任务

这是通过各类艺术作品的创作来考察个体的创造力水平,类似于 Torrance 的图画创造测验。

已有研究中,用到的此类实验任务包括:利用所给材料制作一幅拼贴画(Amabile, 1979);画一个外星人(Ward, Finke, & Smith, 1995);根据图画来讲故事(Amabile, Hennessey, & Grossman, 1986);写一首诗(Baer, 1997)等等......

5)创造力研究中经常用到的实验任务是头脑风暴类(brainstorm)

常规任务的主要形式为要求个体在一定时间内为某一物体(如:砖块、报纸、回形针等)想出尽可能多的用途,相应的评价指标一般为所有想法的流畅性、灵活性及新颖性。这类任务强调个体所想出的用途越不常规,越独特,那么其创造力就越好。

而情景累的头脑风暴任务,则是将实验任务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创设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任务。例如,“如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如何提升服装店的销售业绩”等


3)「创造力」表现的关键:先天还是后天?后天应该如何激发?

Creativity 的中文翻译为“创造力”,这一翻译来源于日语,原意是“去做并完成它”,它不在于瞬间的灵光乍现,而在于实现。

作为一种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能力,所表现出来的大小、多少,受到很多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一个人是否能够真的表现出创造力,有三个关键点:大量辛苦的工作、时间投入,以及采用冒险的方式打破思维的束缚(Jing Zhou & Shalley,2008)。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知识技能类的积淀,是最终创造力表现最重要的基础。没有长期努力而得来的满腹经纶,就不存在一鸣惊人的可能性。也就是题主上面所说的“积累的经验足够多”“熟知问题的解决方法”。

但是,“打破思维束缚”的远距离联想能力,受到先天的很大影响。我们后天所做的训练,确实是与先天能力存在很大的关系。


进一步来说,将创造力解构,它的构成包含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智力因素上,对于普通人而言,智力与创造力两者的相关并不大而对于高智商个体的纵向研究表明两者相关。当智商大于120的时候,相关系数达到0.2左右。基于特殊群体的传记与追踪研究表明,想要取得巨大的有创造性的成就,高智商是必须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智力因素干预的限制很大,而非智力因素的可塑性更强,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也包含超常儿童的教育,主要面向的是个体的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含了6个核心的个性特征,即抱负(ambition)、独立性(independence)、好胜心(Mastery motivation)、坚持性(Grit)、求知欲(Curiosity)和自我概念(self-concept)。通过激发核心的非智力特征来激活创造力,是创造力激发的核心。

而从环境角度来看,民主、开放的学校与家庭环境有助于从小激活创造力,自由、公平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自信从容而不畏难的氛围,易于创造力的生根发芽。


由此,「创造力」是可以后天习得的,但「天才」除了后天的习得,还需要先天的天分。


4)补充:创造力的系统角度看创造力表现

  • The system of creativity 角度 (Shi, 1995)
    • 创造力表现与各个关键点息息相关。而对于各个关键点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最好的”不一定最好的
    • 图片的上半部分与个体息息相关
        • 知识经验:认知的基础
        • 智力潜能:越来越多的被实验所证明,新生儿具有本能(智能),是后续发展能力的接触
        • 态度或趋势
        • 非智力的人格个性因素
      • 图片的下半部分与环境相关
        • 家庭和经济状况
        • 社会环境
        • 教育水平:现实中的受教育程度,不仅是学位

主要参考文献

Amabile, 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2), 357-376.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 US: Westview Press.

Barron, F., & Harrington, D. (1981). Creativity, intelligence, and personality.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2, 439-476.

Guilford, J. P. (1950).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 444-454.

Zhou, J., & Shalley, C. E. (2008).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