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期的人际关系重要吗?

图片:jarmoluk / CC0 小学时期的人际关系重要吗?

墨姐s育儿说,澳洲有三只热爱教育,热爱心理学的小姐姐

之前我们节目中已经提到,儿童慢慢长大,学校已经成为了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小学生入学开始, 就从家中的“中心”地位变成学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形成了自己人际关系,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心性逐渐成熟的时期,是心理发展中的群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处于矛盾交织的起始阶段,所以,建立健康良好的同伴关系对 6-8 岁的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来说,首先,同龄小伙伴们会使儿童减少了孤独感,掌握了必备的社交技能 。而且,伙伴关系影响儿童性别角色同一性的发展。另外,健康的伙伴交往能促进儿童情绪、情感的良好发展,影响着儿童的价值观、态度、能力。比如,在游戏和班级活动活动中儿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使秩序更为良好,这也帮助儿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团队合作,发展出良好的社会行为。

儿童交友的模式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同伴团体活动中有三种的类别的孩子。比如,有些同学往往是受大家欢迎的,很多孩子都喜欢和他一起玩,而他也在这个和同学的互动中特别开心; 还有一些同学在同伴中不显眼,大家对他既说不上喜欢,也没有什么讨厌之感,对于他是否加入到同伴活动中来,大家并不在意。还有少数孩子则是为大家所不喜欢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和他在一起玩;上述第一类同学通常被描述为是平和的、开朗的、合作的并有忍耐性的第二类则往往被认为是退缩的、安静的第三类则被描述为破坏性的、夸夸其谈、势利、脾气不好、攻击性强等

道奇(Dodge,1983)的调查发现,友好、亲社会、合作的和积极交往往往使小学生易于被同伴接纳。研究发现,受欢迎的孩子还会恰当地使用交往策略。比如,在与同学接触时,他们攻击性比较少,他们提出好的建议,赞同合作游戏,有礼貌并遵守团体标准,使用像轮换、和解,而不是用打骂等策略来解决问题,活动积极,有幽默感。很多受欢迎的孩子知道如何对一个新来者提出问题、提供信息并发出邀请。相比而言,受拒绝的小学生通常缺乏社会交往能力,他们的某些行为(如站在教室的桌子上)不受人欢迎。他们可能是注意分散,活动过度,有攻击性,不善于解决冲突。例如,问如何对付一个拿走他的玩具的孩子时,他们通常说“抢回来或打他”。他们可能打断别人的活动,不能合作游戏,不能坚持与其他小学生玩; 或者可能喋喋不休地惹人心烦,还有可能是退缩的,自己独自玩耍。

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孩子的交友能力呢?

儿童个性的形成,有天生气质的部分,但还有后天环境的不断影响。正如我们墨姐育儿说节目一直强调的,影响孩子交友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家庭,因为我们深知家庭养育对孩子的人际互动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我们要谈的是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安全感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吗?在这方面,很多的研究答案是肯定的。孩子在 0-3 岁的养育非常重要,会给孩子对自我和世界的感知带来直接的影响,当一个孩子有足够好的教养和安全感,孩子会有更高的自尊,对他人有更多的同理心和信任感,而这些都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另外,也有大量研究表明,不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有更多的行为问题,也更多卷入到校园霸凌之中。

当然,重要的因素还包括家长日常和孩子的沟通模式。从孩子的社交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成员日常互动的缩影。所以,我们的父母真的需要自我提升和学习,因为我们本身就是孩子最重要的模仿来源。如果父母能常常关注自己的人际沟通模式,能够认真的倾听,共情和理解孩子,而不是即刻评判或讲大道理甚至指责,这本身就教会孩子真实的沟通和表达。

另外,夫妻,家庭成员互动模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前的第二季节目中,我们已经探讨过夫妻互动对孩子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如果长期暴露在未解决的冲突下,儿童更可能在学校表现出行为问题,比如社交退缩和攻击性行为,同时孩子发生心理问题的风险增加,包括抑郁、焦虑,伴随这些问题的是他们的学业成绩的下滑。如果夫妻有争执,在孩子面前讨论时,是用一种平静地处理冲突、诉说自己的看法,同时聆听对方的看法、肯定对方看法中自己认同的部分、愿意共同谋取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和平地解决冲突,孩子不仅不会因为父母之间有冲突而惧怕,反而会明白冲突是可以解决的,会学习到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这样懂得当有冲突出现时可以如何处理。

最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增长也和朋友,伙伴以及榜样的作用有关。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加入群体活动,或者创造机会让孩子和更多的人接触,这样,在不断和同伴游戏,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也有更多机会观察,思考,分享以及学习人际策略,当孩子在游戏中同他人发生矛盾时,鼓励自己的孩子主动与他人协商。家长不必过分的勉强孩子去原谅对方或者是配合对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开始学习应对冲突和解决问题。经常和同伴一起玩的孩子,不仅人际交往能力较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也会显著高于独自玩耍的孩子。

有的家长会问要不要为孩子筛选伙伴?比如我们经常听说很多父母喜欢孩子和学习好的孩子一起玩。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交朋友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希望父母能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强加干涉。因为我们的干涉,不一定达到自己的效果,还会限制孩子自身去辨别理解的能力。父母可以适当地做出提醒,但是不要过分的强迫孩子建立或者终结一段同伴关系。(文 by nannan)

1. Kõiv, K. (2012).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bullies, victims and uninvolved adolescents.

2. Dodge, K. A., Schlundt, D. C., Schocken, I., & Delugach, J. D. (1983). Social competence and children's sociometric status: The role of peer group entry strategies. Merrill-Palmer Quarterly